Monday, 27 June 2011

第10 南非 South Africa 篇

。 南非怎樣開始

非洲南部的好望角是印度洋和大西洋的交匯點。在蘇彝士運河未開鑿之前, 歐洲開往東非、印度和亞洲的商船都會路經此地作補給,久而久之便成為歐洲人在南非洲地區的第一個長期聚居點, 因此建立了好望角這個城市, 叫做 "開普頓", 從英文 Cape Town 直譯過來.


大西洋 非洲南部的好望角 印度洋

開普頓具備美麗的自然及地理環境,因此被稱為世界最美麗的城市之一,亦成為南非其中一處旅遊勝地。後來在約翰內斯堡及德蘭土瓦發現大量的黃金和鑽石,南非的經濟便轉移到了北部. 而開普敦就降為第二大城市。

約翰內斯堡 Johannesburg (我們香港人譯做約翰尼斯堡) 南非最大城市,世界最大的產金中心. 有 "黃金之城" 之稱. 約翰內斯堡位於南非東北部高地, 海拔1754米. 我們在歐洲滑雪的阿爾卑斯山地區通常也只是這個高度. 記得上幾屆世界盃足球賽在這裏舉行時, 球員要提早到來集訓, 才能適應在這高原地帶踢球.

 約翰內斯堡 Johannesburg 南非最大城市

1880年,這裡只是一座以兩條牛的價值換來的農場。 1886年建有一探礦站,隨著金礦的發現和開採發展為城市。 1928年建為市。四周綿延240公里的地帶內有幾十個金礦。

今天的約翰內斯堡已發展成為繁華的現代化大都市. 但是治安非常差,入室打劫、攔路搶劫、兇殺強姦等案件時有發生。受害者不僅是普通民眾,一些政府要員、外國領使館人員也遭搶劫。世界杯期間我們中國廣播攝製隊也給搶劫了. 

有些受害者抵達約翰內斯堡,在機場就被犯罪分子盯上,有些遊客行李被撬。此外,在購物中心採購大量商品、在銀行提取現金,也容易成為犯罪分子的目標。近期以來連續發生多起華僑遇劫身亡案件。約翰內斯堡現被稱為 "世界第一危險的都市".

。 第一次踏足南非

  是為了公幹, 需要去南非
約翰內斯堡走一趟. 買機票時沒有留意飛行時間, 以為起飛及降落的時間差距是因為時差的關係. 心目中以為南非是很近英國的. 在飛機上聽到機長說飛行時間是十一個幾鐘, 很是意外, 以為自己聽錯, 要問空中小姐確實. 原來時差只一小時. 那麼飛行時間就幾乎可以回到香港了. 由於先入為主, 南非是很近的地方. 這程飛機搭了很久很久似的.

到達約翰內斯堡, 南非代理商來接機. 他也承認約翰內斯堡的治安很差, 叮囑我自己一個人不要隨處走動. 我們先去他公司坐坐, 途經之處, 周圍都可看見黃金色的泥土. 怪不得南非那麼 "發", 

約翰內斯堡的黃金色的泥土

我問這裏遍地黃金, 你們南非還會有窮人嗎? 

這裏窮人多得很. 那些 "金沙" 雖然看上去很金, 其實含金量是很少的. 將它提煉成金的成本比所得的金還要貴. 所以沒有經濟效益. 

去到他公司. 地方很不錯, 他們的工作態度是很休閒的. 公司裏面有幾個混音室, 是做音樂後期制作的. 在後院還有一個小泳池. 我問他們在工作時間真的走去游泳嗎? 他說真的, 要不要游? No Thank you!

。 南非的第一個晚餐

 喂! 為什麼南非乜都冇介紹就開始講食啊! 對不起了. 我的主題是 "走訪世界-試食篇"啊! 

大佬你點都要講下非洲獅子, 犀牛, 大笨象呀? 

不是不想講, 那裏是大城市, 真的沒有看見獅子, 大象,  Sorry!

晚飯時間到了, 今餐吃什麼? 

代理說我們去城郊吃飯, 去到你就知. 開了半小時車後來到了一處了無人煙的小村庄, 一路來也很僻靜, 真的怕有幾個黑人衝出路面攔途截劫呢. 目的地到了, 周圍是半沙漠地帶. 有幾家農舍, 農舍圍欄內有幾十隻鴕鳥四處走動. 第一次看鴕鳥, 他們的樣子蠻趣致的. 那個農場可讓人騎鴕鳥的, 太遲沒時間了!

我們在路邊的一家餐廳停下來. 走進餐廳裏, 找了一張枱坐下. 可以見到大玻璃窗外的一片荒涼原野. 不會有獅子吧? 先開了一支南非紅酒. 南非是一個盛產葡萄酒的國家. 原因很簡單, 今篇開場白已經講講過, 南非是歐洲人開發的, 自然帶來了他們不同的葡萄品種及釀酒技術. 南非葡萄産區主要分佈在開普頓一帶. 品嚐一下南非紅酒, 將價就貨. 都OK的. 

。 非洲鴕鳥蛋有多大

非洲鴕鳥蛋


非洲鴕鳥蛋的蛋黃是多大


一隻鴕鳥蛋煮成的餐


大家都有興趣知一隻非洲鴕鳥蛋究竟有多大吧? 鴕鳥蛋的蛋黃比手掌還要大, 而一隻鴕鳥蛋可煮出二人用的大餐. 看見隔離枱的兩個人 order 了鴕鳥蛋餐. 侍應拿出來時香噴噴的, 自己有些衝動 order 一個試試. 代理說的今晚我們吃的不是鴕鳥蛋而是鴕鳥本身, 即是鴕鳥扒. 咦? 未試過, 好啊, 舉腳讚成. 我想看看鴕鳥肉可以嗎? 

。 非洲鴕鳥扒

非洲鴕鳥肉

牛扒試得多, 我還在開始時寫了幾篇 "牛扒的故事". 現在要寫一下非洲鴕鳥扒. 我以為鴕鳥是鳥類所以肉是應該與雞肉差不多的 - 白肉. 錯了!  原來鴕鳥肉是跟牛肉差不多的, 是紅肉. 看上面的照片你會以為是一條大牛扒吧?


非洲鴕鳥扒

鴕鳥扒用橄欖油煎至半生, 因為鴕鳥肉是深色紅肉, 所以當煎至半生時它看似還很生的樣子, 當它全熟時只會呈粉紅色. 食鴕鳥肉要配非洲什米飯 Couscous 再淋上aple and honey sauce 密糖蘋果汁.

什米飯 Couscous 用不同的米煮成再加松子等等. 鴕鳥肉就像大牛扒差不多, 味道界乎牛肉與豬肉, 鬆軟鮮嫩. 再沾一些密糖蘋果汁(這汁通常用來配豬扒的) 同吃, 別有一番滋味. 愈食愈開胃. 眨眼間, 一碟鴕鳥扒什米飯已吃完. .....正!

南非 Malva Pudding

吃完正餐, 紅酒又飲完了. 經理介紹吃這個 南非 Malva Pudding, 這原本是荷蘭甜品, 後來傳了入南非成為南非出名的主要甜品之一. 與一杯香濃的咖啡一齊吃. .........yummy.. 好味!

南非只逗留了兩天, 第二天日間走訪了南非電台後, 晚上已乘飛機回英國. 在約翰內斯堡機場候機室坐下, 忽然聽到一些很親切的聲音. 一團香港來的旅行團殺到. 聽到這些廣東話忽然覺得這個世界真細小.

無意中聽到他們說租了一輛車, 第二天早上從酒店出來, 去停車場取車時, 看見四個車輪及車頭擋風玻璃也不見了. 又聽他們說去魚市場買了幾個巨型的南非鮑魚, 拿去約翰內斯堡市內的廣東酒樓, 叫師傅切成薄片, 打邊爐, 鮮味無比. 啊原來約翰內斯堡也流行唐餐的. 恨不得多留幾天, 可惜 boarding 時間又到了.


走訪世界-試食第10 南非 South Africa 篇.................完



Thursday, 23 June 2011

第九 A taste of the Far East 初次走訪東亞 - 簡畧篇

。A taste of the Far East 初次走訪東亞

本來有排都未輪到講亞洲的. 但是一下寫得太多歐洲怕悶親讀者. 連自己都要 Take a Break.

在北愛爾蘭 (簡稱 "北愛" ) 定居後, 便在一間北愛來說是高科技的公司. 公司與 Belfast "貝爾法斯特" 市的 Queens University 女皇大學 有密切關係, 於頭一年我們還在大學裏辦工. 所以與大學的教授及政府的北愛貿易發展局都有密切聯系. 一年後公司慢慢成長才搬到新的辦工大樓. 從那時開始, 大學的教授及政府官員, 每逢有外賓到訪, 都帶來我們公司走一轉, 告訴這些來賓, 北愛也有高科技的. 那是為了吸引外商來北愛投資, 設廠. 叫做 Inward Investment.

某年的冬天, 北愛貿易發展局舉辦一項 Outward Investment Trade Mission, 要組一個 "對外商務貿易團" 到遠東訪問. 我們公司自然在被邀請之列. 於是我就代表了公司出席.  一團十幾二十人浩浩盪盪向遠東出發.

。 第一站 - 香港

香港是自己地方, 我也不大費周章寫了. 那時候, 香港還未回歸, 英國沒有設領事館, 只有一個細小的辦事處設在中環. 他們舉行了一個簡單的歡迎會招待我們. 當時北愛還未和平, 我們愛爾蘭共和軍, 俗稱 "遊擊隊佬" 還常常在英國人的首都 - 倫敦放炸彈, 所以英國香港辦事處人員對我們沒有熱烈歡迎的態度, 是可以理解的.

這商貿團的規矩是, 每到一個國家, 除了官式訪問的節目一定要出席外, 其他時間是自由活動的, 好讓各團友可以約見或探訪與自己有生意來往的公司, "傾生意". 我在香港的時間主要還是自己走回大菴村去玩了, 或者與團友在蘭桂坊 "薄吧". 那是我第一次去蘭桂坊.

蘭桂坊是個怎樣的地方?

 香港蘭桂坊

是一條打開大門做生意的酒吧街, 去那裏消費的都是香港居住的外國人, 外國遊客和海歸(海外歸僑) 香蕉仔 (黃皮膚, 白心, 滿口英文的中國仔/女), 和崇洋的年青人.

平心而論, 蘭桂坊的確是一個很熱鬧, 很不錯的地方. You need to tune in to like it, 如果你能投入那環境的話, 你會喜歡那地方的. 當然還要消費得起!

不用辦公嗎? 那又不是. 當時的業務與廣播電台有關, 所以去了探訪 TVB 香港無線電視台, 在電視台轉了個圈, 參觀了他們的錄影廠及在電視劇集常見的古裝街. 有位中學同學在無線寫 "歡樂今宵" 劇本的也居然遇上了.

。 下一站 台灣

因為英國的 "一個中國" 政策, 所以台灣也是沒有英國大使館, 只有一個和香港一樣的辦事處. 也是一樣除了官式節目一定要參加外, 我們也各自忙自己的.

我則與聯絡了一段時間的凖代理商見了面, 並正式簽了他們為代理商. 與他們一齊走訪了幾家電台和電視台. 原來那時候的台灣政府還念念不忘要反攻大陸, 光服大陸, 所以他們設有很多廣播電台 ( Radio 收音機那種), 用強力的發射天線, 用不同的方言, 對大陸各省 24小時廣播. 唉! 真是用心良苦了.

那時候的台北, 市容差極, 人, 汽車, 電單車, 及 "綿羊仔" 爭路, 亂過 "亂世佳人"! 由於台灣長期受日本統治, 所以留下很多日本的飲食文化. 也崇洋的大量引進西方食物. 上西餐廳才算時髦.

代理商帶了去一間食 Fusion 菜的高級館子. 吃了什麼? 記不起了! 但是其中一樣就有很深刻的印象. 那就是炸軟殼蟹.

 炸軟殼蟹

這家餐廳的老闆不惜工本, 從意大利進口這些軟殼蟹, 用粉漿拖一拖然後用油炸. 好吃嗎? 非常好, 內裏鮮甜, 肉質嫩滑, 而外表卻香脆可口. 所以對它沒有忘記.

第二晚, 我們日間在北投附近工作, 自小聽過北投的温泉, 不過在這次行程無緣一試. 肚子餓了. 他們帶我去了一家在北投, 一位外國人開的小餐廳. 為什麼說 "小", 因為它實在是很小, 只有四, 五張枱. 這位外國人 one foot kick 一腳踢, 侍應, 厨師, 收銀, 一人攪掂. 我問為何帶我到這裏, 他說他覺得那裏很特別, 小小的, 有一點意大利風情, 在全台北只此一家. 點菜後, 外國人搖身一變, 變為厨師. 他做的是意大利 Pizza. 嘿! 在台北吃意大利人做的正宗意大利 Pizza, 有意思.

。 行程最後一個國家 - 韓國

這個行程唯一被公認為國家的國家是最後一站 - 韓國. 一行人降落了漢城機場 (那時還是叫做 "漢城" 的, 後來才改名為 "首爾") 讓我猜猜: 原因可能是基於民族自尊. 首都不能叫做 "漢", 與中國扯上任何關係. 如果可以的話連老豆的姓也都改埋就更加好了, 姓 LEE 不要姓 李, 姓 KIM 不要姓金.

如果有韓國人讀這 Blog 的話請原諒, 很對不起, 只是說笑而矣, 請勿太認真.

剛下機, 在機場大樓裏面, 還未過入境處, 已有英國大使館人員入到這裏來接機. 我們一行人也無須去 passport control 櫃台排隊. 大使館人員行使了他的外交官特權, 帶著我們用外交人員通道進入了韓國國境. 望著那邊排長龍的人群, 真是覺得幾威水啊!

在韓國的招待是三站最好的. 他們在英國大使館內設宴款待我們北愛訪問團.

 漢城名勝古蹟

在韓國停留的幾天裏, 大使館還安排了旅遊巴士, 帶我們在漢城周圍觀光, 那年已是漢城世運會之後, 還參觀了舉行奧林匹克的運動場, 整團人也玩得很開心.

1988 漢城世運會 - 奧林匹克運動場

在韓國期間, 去了 LG (對了, 是生産 LG 手機的廠), LG 原名 Lucky Goldstar "金星". 現在嫌 Lucky Goldstar 太土了, 所以不再提全名, 只叫做 LG. 這道理與香港匯豐一樣, 走到國際平台後只用 HSBC 不再 叫做 Hong Kong and Shanghai Bank Cooperation 香港上海匯豐銀行那麼土了!

去LG 開會時留意到一樣東西, 那就是韓國人的志氣. 那時候他們的經濟只是起歩, 科技更不用說. 但是 LG 的大閘外立下這樣的大志, 在一塊巨石上刻上 "疆土小國, 科技大國" 的漢字. 身為中國人的我當時覺得非常汗顏! 

由於這應該是一篇簡畧篇, 所以全個行程只作簡單的敍述. 待以後的韓國篇才詳細的報導初嚐韓國餐的滋味. 不過不講下食也要講下飲才算對讀者有個交待.

。 韓國人自籲為東方的愛爾蘭人 Irish of the Far East.

意思是他們有愛爾蘭人那麼 "爛飲". 是嗎? 要印證印證一下了.

在韓國, 也是與電視台及電訊等公司的技術人員接洽. 走訪了幾家公司. 在兩家電視台裏面, 有時都會看見一些韓劇女星, 皮膚白裏透紅, 真是幾漂亮啊!

商務貿易團訪問的最後一天, 將會乘拾7:00pm 的機回倫敦, 約好了大家凖時三點在酒店大堂集合. 所以各團友當天上午都安排了探訪自己的顧客. 我也一例外. 早上去了一家電訊公司開會. 午飯時候他們邀請我一齊吃飯才送我過酒店那邊. 我當時估計一小時可吃完飯, 回到酒店應該是大約一點半, 慢慢休息一會才集合去機場. 誰知這如意算盤完全打錯了.

電訊公司的人問我想吃什麼菜, 我說隨便好了, 但是他們仍堅持要客人決定. 我說要吃些韓國最地道的東西, 例如有沒有大排檔之類. 他們說那就容易啦, 附近就有, 不過我們不可以帶客人去那些低級地方吃飯的, 大老細知道會鬧死也. 我說大家不要說出去就是.

四個人走了幾分鐘路, 轉兩個街口已到了大排檔. 時正冬天, 韓國是個很寒冷的國家, 那間店圍了一層厚厚的膠紙作防寒風之用. 店內有兩名伙計負責招呼客人及煑餐的. 另外一個老闆娘坐在灶頭上收銀. 韓國太寒冷了, 他們的居所也建築在一個大"灶頭"上, 下面燒火, 上面就暖了.

。  在韓國大排檔發生的事

韓國傳統居所建築在一個大"灶頭"上

通常大排檔客人都是站著吃的, 吃完就立即走的. 我的同伴 "幾呢咕嚕" 的跟老闆娘說了幾句話後, 老闆娘就邀請我們到灶頭上坐, 他們一定是說這位客人是從外國來的, 不能讓客人企著吃, 讓我們坐上去, 暖一些, 可以嗎?

四個大男人於是笨手笨腳的爬了上去只有一塊桌面那麼大的灶頭上. 呵呵! 很暖啊. 連老闆娘在內, 5 個人, 迫就是迫了些, 但勝在親切. 我們叫了這大排檔鎮店之寳 - 韓國 Ja_Jong_Mein 炸醬麵 及叫了很多餸酒的小碟.

 韓國炸醬麵

我問:  這些菜算是地道嗎.

他們說: 是的, 我們韓國以前飽受日本人的壓迫, 日本投降了不久又爆發內戰, 民不聊生, 那時真是很窮. 偶爾爸爸帶我們去中華料理 (中國餐廳) 吃一碟炸醬麵已經很不錯了. 所以對炸醬麵很有感情, 我們稱自己為 "Ja_Jong_Mein Generation" "炸醬麵世代". 原來如此, 這與我之前寫的雲吞麵世代不謀而合. 又識多一樣東西, 韓國炸醬麵其實是中國餐.

韓國人最喜歡飲中國燒酒. So_Ju ...[真露]....Very good. 我說不好吧, 你們還要上班. 他們說喝少少, 不要緊. 不喝是不俾面了. 嘩! 在寒冷的天氣裏, 喝下一杯暖過的酒, 很温暖, 很舒服.



於是大家你敬我一杯, 我敬你一杯, 老闆娘簡中又加入敬大家一杯, 總之干完一杯又一杯, 也不知今夕是何年. 把時間都忘記了. 5 個人像不倒翁似的坐在灶頭上嘻嘻哈哈, 搖下搖下. 幸好沒有人摔下來.

矇查查中, 看看腕錶: 2:20pm. 嘩! 大鑊. 對不起, 真的要走了. 不忘, 我開車送你過去, 五分鐘就到. No Thank You 了, 還是叫架的士給我好一些, 麻煩告訴他去我的酒店就OK了.

到酒店後, 叫 Bell Boy 取出我的行李 (今朝臨行前已退了房間), 幸好沒遲到, 吓! 想不到我居然是最早回去的一個. 跟著其他人也陸續回到酒店. 見他們走入酒店大堂時全部都面紅耳赤的, 並且行路 "鍾吓鍾吓, 究竟是我的頭在搖所以看見他們 "兩頭鍾", 還是他們真的是 "五花五花" 兩頭鍾呢? 已無從稽考了?

這故事證明了韓國人真的是 "東方 Irish"!


走訪世界-試食第九   A taste of the Far East 初次走訪東亞 - 簡畧篇..........完

後記: 後來又去了韓國多次, 將會在韓國篇再詳細介紹.

Sunday, 19 June 2011

走訪世界-試食第八 - 香檳 篇

。 林子祥的一首歌 - 活色生香

偶然在電視節目中重聽這首 林子祥的歌 - 活色生香, 他的歌詞令人聯想到香檳與浪漫.


......香檳酒升起的泡............. 散芬芳...................魅力是沒法擋 ......

不錯, 香檳的魅力是沒法擋的. 我本來沒有打算在這走訪世界-試食篇裏面起一個專稿寫香檳酒. 但是聽了這首歌後, 香檳的魅力在腦間盤旋, 於是雅興大發寫起這香檳篇來. 講起我與香檳, 又要從少年十五二十時講起了.

。 國産葡萄汽酒

記得以前我們香港新界農村都是偏左的, 所以專賣國貨的商店到處都是. 我們林村就有一間, 位於 "均益士多" 附近, 叫做"僑聯", 後來嫌不夠左, 索性改名叫做 "為民商店". 我們經常幫襯買國産午餐肉及其他罐頭, 還有青島啤酒, 廣州白雲山出産的白雲汽水 等等. 如果是我那年代的人, 一定會記得白雲汽水. 講起這個名, 又勾起無數的童年回憶!

以前賣酒是沒有年齡管制的, 大人往往都 "呼兒將出換美酒", 叫小童去士多買酒回來. 大人也沒有 "小童不可飲酒" 的意識. 所以我們在農村長大的, 很小便接觸酒類及開始了飲酒.

"為民商店" 賣很多國産酒, 其中有一種叫做 葡萄汽酒, 他們雪汽水的雪櫃, 經常雪有幾枝葡萄汽酒在裏面, 隨時售賣, 夠哂冰凍, 可以即買即飲. 我與兩三個一齊長大的村中兄弟有時會行路過去, 買一枝葡萄汽酒, 未出門口已把水松木塞, POP 一聲打開, 幾個人就像飲汽水般, 你一口我一口的, 一路行一路 "吹嗱叭" 回村 . 這種國産葡萄汽酒酒精濃度和啤酒差不多, 甜甜的, 就像飲含酒精的汽水差不多. 比啤酒還容易喝, 不會喝醉的. 有時口袋裏夠錢的話甚至每人買一支. 當然啦, 一人一支的後果是, 每人的頭也會 "wing  吓 wing 吓 ".

。 "葡萄汽酒" 和 "香檳"

我們華人通常口中說的飲 "香檳" 其實是指 "葡萄汽酒" Sparkling Wine, 有人直譯為 "氣泡酒", (我就用"氣泡酒" 好了, 免得與為民商店的國産葡萄汽酒混淆), Sparkling Wine 是一支打開蓋會 POP 一聲的酒. 有時看到華人電影中, 富豪開 "香檳" 也是拿 Sparkling Wine 頂替. 笑死觀眾也?

世界各國都有出産 Sparkling Wine, 但是嚴格來說, 只有法國 Champagne 香檳地區出産的才可以命名為 Champagne "香檳".

其實 "氣泡酒" 和普通酒一樣都是那些葡萄釀製出來的, 只是它在第二次發酵過程中把酒完全密封, 讓發酵時排出的二氧化碳 (汽) 無處揮發, 受壓溶於酒中. 成熟後開封, 過慮出渣滓後即時重新入樽而成.



"氣泡酒" 通常也是用白酒釀製的, 但是也有用 ROSE 玫瑰粉紅酒, 製成 Pink Sparkling Wine. 如果是法國地區的就可以叫做 Pink Champagne "粉紅香檳". 這 Pink Champagne 才是真正代表浪漫的香檳, "Pink Champagne 及朱古力 "是情人節送禮佳品.

。飲 "香檳" 的入門酒 - 意大利 Asti Spumante

我在未正式飲香檳之前, 在蘇格蘭 Glasgow 住的那段日子裏, 都會常常在朋友生日或喜慶場合裏開香檳慶祝. POP 一聲, 倍添歡樂氣氛. 但是那些所謂香檳其實是 意大利的 Asti Spumante.


 意大利的Asti Spumante

你會問為什麼不開正式的香檳?

理由很多, 例如: 自己飲酒的道行未夠, 俗語所謂 "唔夠班" 是也.  不懂香檳, 覺得它太酸 too dry, 另一個最大的原因是香檳太貴了. 還是Asti 好, 幾英鎊就有一支. 它又甜又順喉, very good!............. 它給我 國産葡萄汽酒的回憶!

有人說意大利的 Asti Spumante 是飲 "香檳" 的入門酒.

。 飲酒口味的變遷

 真正懂得飲香檳的意思是這個人享受飲香檳的味道, 不是因為他有錢, 可買得起價錢昂貴的香檳酒 (飲其他酒也如是) 也不是因為他 "頂得順" 香檳的酸味.

一個人剛開始飲酒 (這篇講的酒是指葡萄酒, 紅或白相同) 時通常都會接受比較容易飲, 而且甜一些的酒. 當你的味蕾開始接受酒的味道時, 它會漸漸的改變, 變成越來越趨向較酸的方向, 酒的術語是 Dry. 由Sweet 開始, 到 Medium, 再到 Medium-Dry, 然後到Dry. 這口味的變化是一條不歸路. 當你去到飲 Dry 的時候, 你就不會走回頭去飲 Sweet, 甚至是 Medium, 這不是因你覺得自己的級數高了而不肖飲那些 "初級" 酒! 是因為那時候的你, 會覺得這兩類酒太甜, 實在飲不下去,

。  怎樣愛上飲香檳

當一個人飲酒的口味進化到 Medium-Dry 的時候, 便會開始接受香檳酒的酸度. 未去到這Level 不可以飲香檳嗎? 當然可以, 不過你會覺得它太酸, 你的心底告訴自己: 這酒不好喝!

我怎樣愛上飲香檳? 時間又要回到八十年代尾了, 那時候經常到法國出差 (出差很像是大陸常用語, 我們香港人說 "公幹" 較多) 對飲葡萄酒比較習慣了. 某一天我與銷售部同事二人過法國談生意, 還是 "傾生意" 比較親切一些, 沒有那麼文皺皺. 去了多次, 那天是最後關鍵, 終於簽了合同, 做成一畢大生意同事說要開香檳慶祝.



於是在巴黎的 戴高洛國際機場, 過閘後第一時間走入酒吧要了一支香檳, Moet & Chandon (即是之前題起過的毛澤東), 香檳 POP 的一聲, 吸引了全酒吧客人的目光.

開香檳 POP 一聲的樂趣

 那一刻 (說真的) 真的是有一陣陣虛榮感, 就像帶著一位金髮美女走進一間酒吧, 惹來全世界的艷羨目光一樣.

香檳酒倒進杯裏, 升起多條水珠似的氣泡鏈, 泡鏈盤旋向上升, 前赴後繼, 生生不息, 蔚為奇觀.

 
香檳酒升起的泡..散芬芳

"香檳酒升起的泡.. 散芬芳"...氣泡升到盡頭輕輕的爆開, 帶著酒香漂浮到空氣中. 拿起酒杯, 未飲已經聞到陣陣帶著果香的酒味, 令人心曠神怡. 一啖飲入口中, 這些氣泡繼續在口腔裏活潑的跳躍著. 這時候純酒是有了, 只差美人, 哈哈!

兩人在酒吧裏品嚐香檳, 不覺時間的飛逝. 到我們意會到起飛時間在即的時候, 立刻把餘下的半杯一口飲清, 拿起公事包便向登機閘口走去.

這時候, 機場廣播已啟動, 閘口空中小姐說: "Mr Hing Tong cheung and Mr Nigel Fountain please come to gate 25 immediately, gate closing.", 我們向著遠遠的第二十五號閘口狂奔.

空中小姐又廣播了: "Mr Hing Tong cheung and Mr Nigel Fountain please come to gate 25 immediately, gate closing."

一個中國佬與一個老外在巴黎機場大樓的走廊飛跑, 全世界人都知道這兩人是誰. 真是尷尬死了, Negel 一路跑一路向廣播員說: "Ah, ... shut up!", 那次為了飲香檳, 險些被飛機走了.

自此之後, 每逢出外公幹也在免稅店買兩瓶不同的香檳回家. 平日經常借不同的籍口開香檳品嚐, 品嚐! 記得有一次, 小女兒三歲生日也要開香檳慶祝一番. 大女兒, 小女兒都爭著要一個香檳杯並且要求一點香檳 (它實在太像 7Up 了), 好, 就給一點點吧! 小女兒不甘心只那麼的象徵式一點點, 走過來搶了我那杯倒滿的, 轉身便躲到桌下面 (桌棚下). 把整杯香檳 good good 聲, 像飲汽水的飲了大半才還給我. 十分鐘後小女兒走路開始 "兩頭鍾".

。 特級香檳 Moet & Chandon 酒廠 的 皇牌 Cuvee Dom Perignon

 香檳酒的魅力是沒法擋, 尤其是特級香檳. 有一次過 Glasgow 探朋友, 他投了一箱特級香檳 Moet & Chandon 酒廠 的 皇牌酒 1995年 Vintage - Cuvee Dom Perignon; 我求他讓了兩瓶給我.

  特級香檳 Moet & Chandon 酒廠 的 皇牌酒 1995年 Cuvee Dom Perignon


拿回家後, 珍而重之的收藏好. 太名貴了, 一直也捨不得開瓶. 它倆就一直都在黑暗的角落靜靜地等待著飲者的來臨. 直到若干年後某一天. 一位特別的客人千里而來探訪我們, 吃完晚飯後坐在大廳閒談. 很多年不見了,互相細說自己在這些年來的經歷. 談到飲香檳的心得, 呵呵, 原來是一位香檳的愛好者. 這時候我把珍藏拿了出來, 用雪桶藏了半小時. 是時候開了.

一瓶普通香檳適宜雪到 5 至 7 度飲用, 一瓶特級香檳反而不應雪到那麼冰凍, 因為太凍會影響味蕾的敏感度. 這瓶 Dom Perignon 是 Vintage 酒, 雪到剛好是 7 至 9 度. 上面已介紹過香檳的氣泡, 而特級香檳的氣泡更是構成品酒裏視覺享受很重要的一個環節. 它的氣泡特別細小, 看著它們從杯底升上來, 由始至終都保持一樣的大小, 這與普通汔水 (以 7UP 為例) 上升時會發出 咋...咋聲, 越升越大及會爆發的氣泡有天淵之別.

飲香檳與其他白酒更有一個不同之處. 我在 Cheese and Wine 已講過要把酒在口腔內推動讓它運行到口裏和齒間的每一角落. 飲香檳卻不這樣做. 反而是用鼻孔呼吸, 把口中的酒含著不動, 感受香檳酒的氣泡在口中優雅的跳躍, 欣賞它濃郁芬芳、豐富均衡的口感, 帶著清新果香還有 a hint of nutty favour 輕微的果仁味. 特級香檳比普通香檳優勝的還有它綿長的 after taste 尾韻. 就是這種尾韻令你懷念著個中滋味, 很喝望下一口的來臨. 就這樣一口一口追下去. 不錯特級香檳是一種愈飲愈想飲, 令人 "追" 酒飲的酒.

一瓶珍藏多年的 Dom Perignon 在不知不覺中飲完了. 意猶未盡. 真想把剩餘的一瓶也開了. 但是飲到這裏人的味覺應該相應遲鈍了. 再開的話可能會把浪費了. 折衷辦法是再開一瓶普通 Moet & Chandon 香檳, 繼續 ...........cheers!

 。 特級 Comte Audoin de Dampierre Champagne Cognac 香檳干邑

我與太太的結婚二十週年是在六年前的冬天. 沒有特別的慶祝, 只是一家人在家吃牛扒餐. 我們在家裏 "鋸扒" 通常都會把燈關掉, 一家人實行燭光晚餐. 浪漫是沒有了. 但是很溫馨. 為了慶祝二十週年, 太太專登在網上投了兩瓶 2000 年的 Comte Audoin de Dampierre. 以下是酒廠老闆的一段對話: (註: 片段開場是講老爺車的, 到 2:30分後才正式講香檳)

Comte Audoin de Dampierre 酒廠

 特級 Comte Audoin de Dampierre Champagne Cognac 香檳干邑的包裝很漂亮, 深紅色外盒, 帶有浪漫氣息, 附送一把鍍金的小剪刀, 用來剪斷封瓶的小麻繩, 十分有心思.


特級 2000年 Comte Audoin de Dampierre Champagne Cognac 香檳干邑

這瓶香檳干邑什麼味道? ....................一流!


走訪世界-試食第八  - 香檳 篇..............完


後記: 我家裏還收藏著餘下來的一瓶特級 Moet & Chandon 酒廠 的 皇牌酒 1995年 Vintage - Cuvee Dom Perignon 和 一瓶特級 2000年 Comte Audoin de Dampierre Champagne Cognac, 

你或會問: 什麼時候開?

答案: 看誰與他們有緣了?

Friday, 17 June 2011

走訪世界-試食第七 歐洲 - 挪威篇

再重覆一次這個 Blog 次序的問題, 它是後上戴排最頂的, 所以初瀏覽者會很混淆, 請在右邊的目錄裏掉轉由最低的讀起, 那就等如以下的次序了: 
 
挪威的國度

 挪威, 在現代人聽起來是很欺文, 很溫馴的一個北歐小國. 你不會想到他以前是雄據北歐的霸主. Viking 維京人聽過吧? 他們善長航海, 在北歐一帶, 凡是有海到的地方也有維京人的足跡, 而英國北部蘇格蘭地區亦長期受他們的侵略, 所以蘇格蘭很多原住民都是他們維京人的後代, 高大, 金髮, 漂亮的就是了.

 挪威在14世纪中葉因為鼠疫爆發,人口减半, 國力逐漸衰落, 更輾轉成為丹麥及瑞典的屬地. 到1905年才獨立, 但是國土已變成一個狹長的山地小國而矣. 挪威的地理環境很特別, 海岸線灣灣曲曲, 是無數的冰川溶解後冲刷山石泥土做成的, 叫做冰蝕谷. 北歐遊船行程通常都會包括來挪威看冰川狹谷.

挪威的冰川狹谷

。 挪威白灼蝦

講食就講食, 為什麼要介紹冰川狹谷呢? 原因是這些醎淡水的冰川狹谷湖下生長著一種人間美食: 挪威小蝦. 漁夫捕捉了這些肥美的小蝦後, 回航時, 在差不多回到港口水域就會開始煲水. 水煲滾了, 船已剛好到達碼頭. 漁夫把大量的小蝦放入熱水裏, 白灼挪威蝦是也. 

漁夫在船上賣蝦給岸上的人

1987年, 有一次去挪威的首都, 奧斯陸 Oslo 公幹. 記得那次是星期四晚去的, 星期五辦完公事跟著留下來遊玩一個週末. 星期六中午, 與挪威的同事會合後, 歩行去碼頭那邊觀光. 碼頭傍邊有一排露天酒吧, 很多本地人坐在那裏喝咖啡及飲啤酒. 我們也坐下飲咖啡, 面對著 奧斯陸寧靜的港灣, 那種休閒自在的感覺真舒服. 坐了一段時間後, 看見一艘小漁船泊岸. 船上有一個大煲而且還冒起一陣陣熱騰騰的蒸氣. 露天酒吧的客人有些站起來, 向小漁船走過去. 像要買些漁獲似的. 很像香港西貢碼買魚一樣. 好奇心的驅使下, 我也走近看看熱鬧. 原來有人賣新鮮熱辣的白灼蝦! 漁夫賣蝦是不用磅的, 好像我們香港賣生蠔一樣, 用一隻不銹鋼的量杯, 放滿就是. 問都多餘的, 一看就知好食啦!

賣蝦用量杯

一份用紙包著的挪威白灼

 我們買了兩份, 一人拿著一包返回露天酒吧. 挪威朋友說吃這些蝦一定要飲奧欺陸啤酒 Oslo Beer, 咦, 原來挪威都有自己啤酒? 

這些挪威白灼蝦, 外殼柔軟, 特點是蝦身特長, 尤其是尾部細而長. 未入口已嗅到它的鮮香味, 放入口中, 舌頭上的味蕾已被它鮮得來帶甜的味道完全俘虜了, 為什麼會有那麼鮮甜的蝦, 與其他品種的蝦完全不同的. 真是未吃過有 "尾韻"  (像飲酒一樣, 尾韻 after taste ) 的海鮮. 當時曾經懷疑過漁夫秘密在熱水裏放了一大包中國味精呢!

再飲一口 Oslo Beer. 啤酒成功地把海鮮的味道從口腔清去, 好讓你的味蕾可重新迎接小蝦的再度突襲, 一口啤酒, 一隻小蝦, 剛才初嚐時的感覺重復一次又一次, 就像壞了的影碟, 重復播放同一段戲一樣. 這奧欺陸啤酒與挪威白灼蝦可說是配搭得天衣無縫! 到今時今日, 這段回憶還是瀝瀝猶新.

。 挪威的全三文魚套餐

上文已介紹過挪威的冰川狹谷, 那過千條的冰川在山頂溶雪後, 就開始孕育成一條條的小河, 最後才再百川會海. 三文魚就是最喜歡在這些無污染的小河上游産卵, 繁殖下一代. 有這樣的天然環境, 挪威成為了世界三文魚重要産地之一.

很快又到了晚上. 我們選了一家在山腰上的餐廳, 這餐廳是一間全木材的建築物. 配合真石地板, 古樸盎然, 返樸歸真. I like it. 地處山咀前端, 一面背山, 三面都可遠眺奧斯陸市及無敵海灣景色......真迷人了!

坐下來, 要了奧斯陸啤酒, 然後慢慢看餐牌. 還是看不懂的挪威文字. 於是把它擱置一邊, 等朋友看完後, 給我介紹好了.
 
。 挪威的煙三文魚頭盤

首先上的是 挪威煙三文魚頭盤, 

Smoke salmon 煙三文魚

一向對煙什麼煙什麼的東西沒有好感, 因為它們通常帶有一陣很濃郁的火煙味. 但是在我面前的挪威 Gravlax 煙三文魚就與別不同. 

它肉身色澤鮮豔, 精瑩通透,. 因為含有豐富的脂肪, 所以口感特別肥美而豐滿, 有很輕微的煙味, 但是魚肉邊沾上那些香草把煙味平衡得恰到好處. 吃後令人心情開朗地期待主菜的來臨. 挪威 Gravlax 煙三文魚, 是新一項值得推介的美食.

。 主菜: 挪威香煎三文魚

主菜又是三文魚, Kai wan 笑吧? 不是開玩笑的, 主菜是挪威香煎三文魚. 簡簡單單煎好後再洒上一點黑椒和香草,另外有一小碟 garlic butter souce 伴碟.

 Grilled Norwegian Salmon Steak 挪威香煎三文魚扒

 要煎一份好味的三文魚扒, 最重要的不落什麼味, 因為如果那塊魚是新鮮上等野生三文魚的話, 不落味 (當然要落些鹽) 都很好吃. 最重要的是煎魚時火喉的控制. 如果太生的話就跟日本的三文魚剌身沒有分別, 太熟的話, 會很粗而且有泥醒味. 如何才是最好呢?

最佳的煎三文魚

最佳的煎三文魚是兩面煎得香脆而肉身大概七, 八成熟, 清香可口, 嫩滑, 肥美.  這樣的環境, 這樣的美食, 令人畢生難忘.


走訪世界-試食第七 歐洲 - 挪威篇.......完

後記: 這種挪威白灼蝦, 及挪威 Gravlax 煙三文魚很出名, 現在英國 TESCO 及各大超市都有售, 味道當然是差天共地啦! 在超市冰櫃也可找到有殼和已去殼的挪威白灼蝦. 用它來吃 Prawn Cocktail 特別好味.






走訪世界-試食第六 歐洲篇 - 比利時 第三回

(...續........)

。第三回:  布魯塞爾中心廣場的後街

在布魯塞爾, 日間開完會後, 有時會乘坐夜機回英國, 有時也會留下來在酒店過夜, 第二天才走. 成晚流流長有什麼好做? 第一回已講過試啤, 這回一定要講番食了.

魯塞爾中心廣場是全市最旺, 人流最多的地方, 人要食的, 堆不堆(普通話), 廣場的宏偉建築, 日間看沒有夜間好, 那種感覺無以形容. 走入中心大樓的後街又是不同的景象. 布魯塞爾中心廣場的後街, 餐廳及酒吧林立. 肚餓了, 行入這條街, 一時間也不知入那一間餐廳好. 人只有一個肚, 只能在其中選一家.


布魯塞爾中心廣場後的餐廳街

Seafood Restaurant in Brussels 布魯塞爾中心廣場後街的海鮮餐廳

這裏有很多家是以賣海鮮為主打的餐廳, 不同文化對食海鮮有不同的要求, 西方國家很多時要把海鮮生吃或凍吃, 而我們中國人的海鮮還是把煮熟及襯熱吃好.

在這裏我學懂了吃生蠔, 不同産地的生蠔, 肉質及味道也有很大的差異. 我們中國人開生蠔是鑿爛生蠔的殼然後伸把小刀入去割開的. 西人開生蠔是從蠔屁股的最後點用堅硬的開蠔刀把連接兩片蠔殼的地方夾硬撓開, 完全不損壞蠔殼的完整性, 上碟就好看得多了.

我們中國人通常會怕它不清潔, 所以用水把蠔畧洗一下. 西方食蠔是不洗的, 食時將蠔殼上的海水連同肥美的蠔肉一齊, 雪............一聲吸進口裡, 保持其原汁原味, 帶醎的海水令蠔肉不致於淡謬謬 (洗了就會). 新鮮生蠔爽脆的口感伴隨著大西洋海水在嘴裡散發著碘味和海藻的氣息,自然, 鮮甜, 不需任何額外的調味,是一種天然美食.

有朋友抱著 "又狂又好" (客家話) 的心態食生蠔, 同時又怕醒, 所以不敢咬破蠔肉, 於是"攝咪眼, good一聲吞落肚" (是客家話: 瞥上眼睛然後骨嘟一聲吞下的意思). 如果這樣吃的話就浪費了那只生蠔了. 還未食出其鮮味已吞了下去.

我認為要把它咬破, 咀嚼三, 四下, 然後才吞下. 讓生蠔的鮮味在口裏運行兩大週天, 強烈的礦物質口感就會如同海嘯般侵襲你的口腔. 吞下時覺得滑遛遛的, 連喉嚨也像長了味蕾似的. 吞進肚子裏面之後再有一股 after taste 尾韻湧到大腦, , 唔......簡直是人間美食.

法國特級吉拉得生蠔 Speciale Gillardeau Oyster

。焗芝士龍蝦

吃了半打 " 法國特級吉拉得生蠔"後覺得 "精" 力充沛. 但是仍然不飽肚的. How about 來一客焗芝士龍蝦? 我不敢說 "芝士焗龍蝦", 驚人誤會是香港大排檔泡製的芝士焗龍蝦, 還要說 e-mein bottom please. 是的, 我是說: "加伊麵底, 唔該!!" 這是兩樣完全不同的食物.


焗芝士龍蝦

由於法國不生産龍蝦, 是由我們蘇格蘭運過來的, 所以一道焗芝士龍蝦就已經食出血來, 加上那半打 " 法國特級吉拉得生蠔", 吾不欲觀之矣! 老細這張單都是你拿回公司 claim 吧!

 走訪世界-試食第六 歐洲篇 比利時..............完

 後記: 一個生蠔效果的故事 (以下故事 - 兒童不宜)

 通常男人講起食蠔這樣東西, 大家都會 "會心微笑", 何解?

因為一般人都相信蠔有壯陽的功效, 增強男人的性能力.

這故事發生在英國一間酒吧裏, 兩個英國男人慣了每逢星期五都在那裏飲啤酒, 二人是很好的朋友, 無所不談. 一天朋友A問朋友B, 近來性生活如何. 朋友B答自己近來很不濟, 於是朋友A說: 聽講生蠔能增強性能力, 你不防試試".

一個星期後兩人又坐在一起飲酒, 朋友A又問: "有沒有試食生蠔?" 朋友B答: "試過了, 上星期六帶老婆外出吃飯, 頭盤要了半打生蠔", 朋友A很心急想知道答案, 問: "怎樣, 有沒有效?" 朋友B答: "有就有, 但是其中有一隻生蠔可能不新鮮, 失效了".

朋友A: "嘩! 你是說梅開五度? ............厲害!"

Tuesday, 14 June 2011

走訪世界-試食第六 歐洲篇 - 比利時 第二回

 (...續.........)

第二回: 比利時的公司午餐文化

又要講吃了. 上面已經講過, 比利時人很著重吃, 也承傳了法國人 "食個 Lunch 都要幾粒鐘" 的文化.

80年代經常要去比利時開會, 我們在會議室開會開到中午, 差不多12點就會停下來, 大家移歩到他們公司內的一個豪華飯廳. 七八個人, 行進門口, 已有一位穿黑西裝, 戴白手套的侍應招呼我們, 給大家一個 Short drink 如 Gin & Tonic, Dry Martini 之類, 任你要什麼也會有的. Short drink 是 Refreshment,  就像去到酒吧似的, 就這樣, 由會議室的緊張氣氛, 立即轉為各人可以近距離交談的場面.

Short drink 飲到差不多了, 侍應會請大家在橢圓型的豪華飯枱坐下. 歐洲人在這方面比中國大陸隨便得多, 大家只是隨便坐下. 侍應開枝餐前酒, 這一般也會是白酒, 因為前菜會是淡口的湯之類. 品嚐過白酒, 就上第一度菜: 法國洋葱湯,

第二度菜有, 法式香煎鵝肝, 炸芝士等供選擇.

法式香煎鵝肝 Grilled Goose Liver in French Style


炸芝士 and Cranberry sauce

鵝肝是什麼味道? 煎鵝肝就像吃傳統的鹹牛油, 滑 lut lut 的, 帶有肝應有的香味, 而且入口溶化, 不像雞肝的, 咬落去鞋 shap shap 兼打楂.

第三度菜來了, 猜到是什麼嗎? 

 法國大餐的第三度菜 - 魚

答對了: 是我在 cheese and wine 提過的: 法國大餐 "多舊魚". 味道不錯.

這時侯白酒都差不多飲完了. 侍應會開始上紅酒, 此酒已在半小時前開了, 擺在那裏已 "呼吸" 了半小時. 啊! 原來紅酒要 "呼吸"的! 我們在英國做餐館的, 永遠也是即開已要客人即飲.

主菜: 法式煎大牛扒.

法式煎大牛扒

法 式煎大牛扒四成半成熟, ... yummy...有一樣未講的是餐桌上的擺設, 幾隻杯分別給紅酒, 白酒, 礦泉水等, (我們在英國為了美觀也會學人擺杯, 但很多時都是客人不喝酒, 要收回) 這裏的一個午餐, 居然全部用上了. 另外値得一題的是, 每人面前都擺放了一個超大的碟. 剛坐下時會懷疑那是什麼用的. 原來那只是一個底碟, 每一道菜出來時就是放在上面. 而不是放在枱面. 為什麼用那麼大的碟呢? 因為法國餐最著重擺款, 所以用很大的淨色碟上菜, 再用醬汁和其他材料在碟邊做裝飾, 色香味俱全. 而下面的底碟一定要更大才能承住主菜的碟.


甜品: 法國 baba-au-Rhum 冧酒甜品

法國 baba-au-Rhum 冧酒甜品

你 一定會懷疑, 食到這裏還不飽嗎? 這就是法國人的秘密, 每一度菜做到小小的, 可讓你繼續...... 頭盆, ....二盆, ....三盆....的吃下去, 所以來到甜品仍然OK. 他們的甜品做得嬌小玲瓏, 十分精緻, 真是不捨得吃啊! 所以第一匙羹插下去時, 就有一點辣手摧花的感覺!

上這度甜品時, 侍應還開了一瓶飯後甜酒 desert wine. 這酒可以是很貴的, 是什麼味道? 讓我這鄉下長大的中國佬話你知, (請勿轉朮給法國朋友) : 它味道就像鄉下的蕃薯糖水的糖水, 甜到漏!

還沒完嗎 (普通話)....."沒玩".....還有 壓軸的法國 Espresso 咖啡和 水果 and cheese board.

看看錶, 整個 lunch 吃了超過兩個半小時.

在英國人眼中這是浪費時間, 於是會問: 會議還有時間開嗎? 他們會答你: "管他媽的會議不會議".

英國人還會說: "its a disgrace to drink during working hours." 是了喝醉了又怎樣上班或開會呢.

比利時人會說:  "Le vin y est la vérité, (中文的意思是 酒後吐真言), 來和我們開會的人連底價也可能會在酒後講給我們知呢!"


其實那看似很浪費時間, 但這是他們人生的態度 , enjoy 排在第一位.

如果你小心研究清楚, 時間沒有浪費到,  其實這兩個半小時之中除了閒話家常外, 我們還常常談及 project 內容的, 只是不在談判桌上進行而矣. 在那輕鬆的環境下我們交流了很多意見, 不知不覺中已達成了很多共識. 回到會議室後, 很多方案都能完滿解決. (可能是大家在那時候已醉了大半, 或者是在午餐時, 有人在半醉狀態下, 把底線告訴了對方.) 這便是比利時人的生活藝術了.


後記: 我們的會議是輪著做 host 的, 一次在比利時, 一次在英國. 輪到我們英國時就羞家了. 我們只是 order 一些三文治, 在談判桌上, 邊吃邊開會, 有一次, 客人說吃厭了三文治, 可以吃其他的嗎? 老細大聲說: 有!  跟著叫了秘書去 "麥記" 買了些漢堡飽回來, 唉! 瘀到痺.



。第三回預告:  布魯塞爾中心廣場的後街

Monday, 13 June 2011

走訪世界-試食第六 歐洲篇 - 比利時 第一回

。 歐洲中心 - 比利時

在電視新聞常看到比利時的 "布魯塞爾" Brussels, 全世界開會都在那裏. 它就很像是全世界的中心一樣, 連食聖誕大餐的配菜也叫做 Brussels Sprout. 究竟比利時是什麼樣的國度呢? 布魯塞爾又是怎樣的城市呢?

 布魯塞爾市中心廣場

布魯塞爾原來是歐盟的總部, 但, 比利時卻是一個小國, 它是歐洲比較中立的國家. 位於荷蘭和法國之間, 而其國民也有一半(近荷蘭的北部)說荷蘭語, 南部近法國說法語, 中間說 "兩不像" Flemish, 沒聽過這語言吧? 還有近德國的很少部份說德語. 布魯塞爾比較接近法國所以說 "兩不像但又像" 的法語.

。第一回:  試飲比利時啤酒

比利時的飲食文化基本上是法國菜系的分枝, 國人很著重吃. 別看他小小一個國家, 它的啤酒文化卻又别豎一格, 飲啤酒的心態有如法國人飲葡萄酒, 細細品嚐, 不像英國人飲啤酒 - 如牛飲水 (講的是量). 比利時國內大大小小啤酒厰無數, Stella Artois 是能走出國門, 暢銷全世界的表表者.在其國內反而是下圖的 Duvel 最流行. 比利時啤酒大部份都是比較深色的, 而且酒精濃度很高, 空肚飲的話, 一樽上腦.

比利時出産的啤酒 Belgium Beers

我最欣賞的, 是他們對自己品牌的執著, 幾乎每家酒厰也有他自己的酒杯, 酒吧賣酒時指定要用相應的杯倒給客人. 不是隨便的找一個杯上酒. 以前我經常去布魯塞爾與一家電訊公司開會, 每次我都會好好的試飲不同的啤酒. 給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這種叫做 KWAK的啤酒;

Belgium beer KWAK 的專用酒杯

看到了嗎? 就是這造型獨特的酒杯吸引人, 它很像實驗室的圓底燒瓶, 上酒時一定要掛在一個木架上. 上圖展示的是一個一公升杯, 還有細一碼的. 當時見它那麼特別, 走去酒舖買了個回家. 不要小看這種啤酒, 它的酒精濃度可直迫紅酒, 所以飲完這一公升杯的話, 都 "幾係嘢"!

未試過或未見過別人怎樣飲的話不要謬然拿起就喝, 當中是有藝術的 tricks for drinking Kwak. 一看就知是拿著木架然後用另一隻手穩定著啦, 不是那麼簡單! 飲的時候要很小心的慢慢飲下去. 最關鍵的位置是當啤酒到達下面的圓球時. 一不小心啤酒會大量湧出, 那你就會被全酒吧的人笑, 而自己又一衫一褲都係! 第一次試飲時已看比利時朋友示範過, 但是仍然 "種蕉". 這酒的味道很不錯, 很有果香. I like it.



第二回預告: 比利時的公司午餐文化




Friday, 10 June 2011

走訪世界-試食第五 歐洲篇 - 奧地利

。 向世界出發了           第一站 奧地利

大家都覺得奇怪, 為什麼我走訪世界-試食第一站會講奧地利這個小國? 奧地利雖然是小, 但是對我和太太來說, 卻有很大的意義. 因為那裏是我們渡密月的地方.

Sound of Music - Austria 仙樂飄飄處處閒 - 奧地利

Sound of Music "仙樂飄飄處處閒" 的拍攝地方就是奧地利的Salzburg 市, 那裏四面環山,市中心有一座堡壘.

奧地利山城 - Salzburg 市中心有一座堡壘

如果大家有一部萬利達卡拉OK機的話就一定會看過這座山城. 市中心週圍都可以看見很多以音樂家 "莫札特" Mozart 名字作招萊的商店. 因為這裏就是 "莫札特"的故鄉.

這裏雖然是山城, 但是它的市容一點也不比其他歐洲大城市差, 商店及餐廳的門面擺設都十分高雅. 這裏有多間 "莫札特"朱古力店, 走進去你會看見各式各樣的朱古力, 真是口水流! 還有很多甜品/餅店. 在窗厨看見一排一排的甜品, 令人食指大動, 很自然就會走進去, 坐下來飲杯咖啡, 食件 TART. 嘩! 好味!


。 滑雪渡密月

在 Salzburg 國際機場下機後, 其實我們是沒有即時去該市的, 過了幾天才返回遊覽. 下機後便被接送到我們的密月地點, Salzburg 附近的滑雪勝地 Soll.

 
放下行李, 安頓後已是傍晚.還未到晚飯時間, 於是到鎮上走走. 當時正是寒冬, 街上地面全結了冰. 兩人手牽手在街上行著, 以為很浪漫. 誰知兩人都寸步難行, 因以前在英國買的鞋全部是皮底的, 滑到 "飛起". 你眼望我眼, 妻曰: 老公, 點算? 看看路人甲, 路人乙, 路人丙, 為什麼人家可以健步如飛的. 留心看清楚, 原來他們穿的鞋很特別;

Moon Boot

這種鞋叫做 Moon Boot, 太太給它起了個名 "幪呠". 看見我們站著的位置附近有一間鞋鋪, 窗厨放有不同款式的幪呠, 於是第一時間走過去買. 但是行了兩歩卻退了三歩, 再行兩歩又變成四腳朝天, "SHI....T" 之後就聽到兩聲 "PAT". [看看有冇人睇住我哋], 真是尷尬死了. 原來那裏是個斜坡. 怎辦? 路邊是空地, 我們於是放棄行馬路, 兩人由厚厚的雪地一歩一歩的 "爬" 上去. 真是手足並用爬過去的. 不知就裏的奧地利路人以很奇怪的目光看著我們, 心想: "這兩個 CHINA MEN 攪乜鬼". 一人買了一對幪呠, 呵呵! 零舍唔同! 這些幪呠真是 Magic .

喂, 好似離了題少少, 要講食不是講鞋啊? OK. 回到試食這個話題, 講明試食當然是講一些初次品嚐的食物了. 歐洲人滑雪, 除了是一項運動外, 他們還享受在雪山上的餐廳 mountain restaurant 午餐.



中午時份, 停下來在露天餐廳休息一下, 在陽光與雪山下午餐, 是人生一大樂事. 在這環境下, 與愛人共食一碟熱乎乎的意大利肉醬意粉, 很有滿足感. 這個温馨的感覺, 永世難忘!

。奧地利的甜蒸飽 Germknödel 

吃完主菜, 再來一件奧地利甜品如何? 

 
奧地利的甜蒸包

這是一種發酵的飽裏釀了一些李子果醬餡, 在奧地利滑雪村山谷中的 Mountain Restaurant 裏都有出售, 西方的麵飽都是焗爐焗的, 但是這 Germknödel 卻是蒸的. 從雪地走進餐廳, 看見這些放在透明玻璃櫃內蒸著的甜蒸包, 十分吸引. 吃的時候洒上一些罌粟子和淋上雲尼拿奶油糖漿

原來這道菜德國
南部和奧地利都很流行在天主教地區還常常星期五以它作晚餐的主菜。有人說這飽是源自中國, 看它似我們香港的蓮蓉飽來說而又是蒸的 .....  我信! 



走訪世界-試食第五 歐洲篇 - 奧地利 ...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