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30 September 2011

第十六 齊來試食在亞洲 ... 韓國篇 .. 第二節

。 再向東亞出發............. 韓國

第一節上載後, 很多謝一位讀者留言, 她寫道: [看過韓國電視集的朋友,肯定像我一樣很想吃韓國餐,我們這裡的韓國餐廳是會提供餐菜的照片給你了解菜式,可是明明點了幾樣看來不錯的菜,上菜後,樣樣都是那麼紅的顔色令人覺得它是很辣的食物,當然也少不了點泡菜,湯。我對韓國餐不再好奇了!]

在這裏希望這位讀者能用相反的方向去想? 想想為何餐牌上美麗的食物相片與他們做出來的餐會完全兩回事? 人人都讚韓國餐好食, 為什麼自己 local 的韓國餐廳出品會相差那麼遠? 所以對韓國餐更加好奇, 繼而有去韓國親身試食的衝動! 哈哈, 給自己一個去韓國旅行的最佳值口.


自從韓國在1988舉辦首爾奧運會, 嗤聲國際後, 韓國人成功的告訴世人, 那幫吃美國大兵殘餘食物的孩子已長大了. 國家也成為亞洲四小龍之一.

1991年第一次去韓國公幹. 當時公司的韓國代理派了一小隊人來接機 (那時候的韓國公司對外國公司訪客倒是蠻客氣的, 今時今日財大氣粗, 待遇已不同了),  在金浦國際機場 Arrival 接機室憑 "舉牌認人" (公幹接機的慣例) 與他們相認後, 高級職員忘著招呼你, 次級的自動幫你抽公事包, 其他的小伙子在你手上取過行李, 急急腳已走遠了. 他們趕在你之前把行李放入車廂內. 客人什麼也不用做, 唯有像大爺一樣前呼後擁的離開機場大廈. 兩部私家車和兩名司機已在外面等著. 拿著公事包那位坐上車頭乘客位, 客人與那裏最高級的坐在後座. 剛才那小伙子與行李則坐上第二部車. 司機可以開車了. 車隊浩浩盪盪的向首爾市中心進發. 去到酒店 check-in 除了簽名外一切已打點好. 知道房間號碼後連推行李的 bell-boy 也不用叫. 年輕的公司職員已照顧得妥妥當當.


。第一次去韓國試食的第一餐: 韓國宮廷大餐

第一晚韓國公司總經理在酒店裏的韓國餐廳請食飯歡迎我, 帶同一位經理還有一位漂亮的女秘書. 他說韓國的社會男尊女卑, 通常女秘書是沒有資格出席這樣的飯宴, 今次例外帶她來是因為她在大學修過中國語言一科, 方便大家在言語上溝通. 原來韓國人在那個年代已開始注重與大陸合作.

在之前的各國試食篇中, 每次都是 "第一餐吃什麼" 首先登場. 今次卻寫完第一篇還未講. 究竟韓國試食的第一餐是什麼?

我們先入為主以為韓國燒烤就是韓國餐的全部, 那只對了一半. 各位都看過韓劇 "大長今", 劇裏常常講到韓國宮廷裏, 皇上用饍的情況. 所吃的就叫做宮廷菜, 流傳到現代, 很多韓國大餐廳也有以 "韓國宮廷大餐" 作招徠. 一般人吃飯也不會點這 "韓國宮廷大餐". 只有在款待貴賓時才會點. 所以如果你去韓國, 有人點這菜招呼你的話, 即是表示他很尊重你這位客人.

韓國宮廷大餐

 "韓國宮廷大餐" 其實不是什麼山珍海味, 只是以多取勝, 二十幾道小碟放滿了整張桌面, 以觀賞為主, 刹是好看.  主人家那麼客氣請吃韓國宮廷大餐, 實在是覺得很有 "面" 啊!

這些小碟每碟也很精采, 味道和做法也很地道. 那是二十年前的一餐, 有什麼菜式已記不清楚了. 但是其中的泡菜尤其好吃, 酸酸辣辣, 有一種難以形容的魅力, 給我 "刻骨銘心" 的印象. 這形容詞通常只引用來形容愛情. 但是我真的愛上了它 I  fall in love with Korean Kimchi .

那麼小碟一人一塊已吃光, 席間呼喚侍應添了幾次.  韓國人喜歡飲燒酎, 給你倒酒時會很恭敬的用右手倒而左手還忙著擺在右手的前臂下面, 原來這手勢源自古裝的闊袍大袖, 左手要把衫袖拿著以免掃跌酒杯的意思.

。韓國語言

吃飯的時候向韓國朋友請教一下他們的語言. 聽他們說, 韓國一向都有自己的語言, 但是沒有自己的文字, 所以漢字在韓國通用了二千多年, 它變相似中國方言之一, 就像福建話, 潮洲話一樣. 現時的韓文是在十五世紀由當時的韓國皇帝下令一班學者創立的. 它是一種很有系統的文字. 不過韓國太接近中國了, 而且還成為中國的藩國, 漢字的應用根深蒂固. 韓文一直也沒有普及. 直到近幾十年, 受到民族自強影響才急速脫離漢字, 全民用上了韓文. 不過地名, 公司名稱和人名等主要還是沿用漢字. 雖然它用上了韓文但是很多時他們代表的還是某些漢字, 即是等如現代中國大陸在電腦輸入法所用的拼音. 或者我們平時在沒有中文輸入時 用"li Ho ma" 來代替你好嗎一樣.

韓文包括如ㅈ,ㅎ,ㅜ, 等的24 個字母, 和英文字母發音一樣, 憑着這些字母像中文的方塊字一樣拼成一個字. 也取了英文的長處達到發音之目的. 例如ㅎ(=h)ㅏ(=a)ㄴ(=n)這個三個韓文字母組成的 한 等如英文字母的 HAN,  等如英文字母的 GUK, 所以 "한국" 讀出來便是 HAN GUK 取代了漢字 "韓國".

韓國這班先賢所創的正好在現代的電腦使用. 成為新時代電腦適用文字. 可憐中國的文字卻為電腦不適用的文字. 其實這評語不是百份之一百對, 起碼用倉頡輸入法可以解決電腦輸入問題, 但是仍然解不了拼音的問題. 所以中國政府用了英文字母拼音的方案. 我覺得這方案只是短視的解決辦法, 長遠計可能會為中文帶來嚴重的後遺症. 試想想, 照現在的發展, 兩三代之後我們中文字會變成怎樣, 中國人腦裏想的可能會是 wo men qu hangzhou lu xing 代替了 "我們去杭州旅行". 這情況已開始了, 如果你看 CCTV 英文台就明白我說什麼. 這是中國人貪用英文字母方便, 急功近利的後果.

。在漢城吃韓國燒烤

為什麼我用漢城不用首爾, 因為我開始去試食的時候還叫做漢城. 第一次去時正值寒冬, 室外氣溫是零下十幾二十度, 街上舖滿了厚厚的積雪. 在地面走兩百公尺的路已凍到頂唔順. 走進室內後臉頰和雙耳就好像被火燒過似的, 熱熊熊.

今晚吃什麼? 韓國燒烤是也. 從雪地走進一間地道的韓國燒烤專門店. 覺得特別温暖. 進了大門, 看見地上放滿皮鞋. 幾個人脫了鞋後正式進入餐廳內. 一枱一枱的分開擺在地上, 小店當晚坐滿了客人, 等了大概十分鐘才有位. 

韓國是很寒冷的國家, 他們用的熱氣系統是地下熱管式 under floor heating. 坐在地上很不習慣. 但是坐下來感應到地下傳來的熱力, 很是舒服. 侍應首先拿來一個燒紅了的炭爐放在我們桌中央, 再放上一塊鐵網, 然後才要我們點菜, 我們點了幾份牛肋骨和牛肉.



韓國燒烤 用炭爐才夠風味

 枱上放滿了醬汁和前菜小碟. 其中當然少不了泡菜, 好吃, 醒胃. 肉來了. 厨師把它卷成一卷卷上菜. 侍應很小心把牛肋骨肉卷打開, 擺在爐上燒.  由於吃了泡茶特別開胃, 嗅到炭爐上的陣陣烤肉香, 真是口水流了. 燒到半生熟, 侍應用剪刀把它剪成小塊夾到碗裏讓客人享用.



大家呷一口燒酎洗清口腔內的泡菜味, 然後慢慢品嚐這韓國國寶烤肉. 雖然是牛肋骨肉但是經過用韓國調味料醃製後肉質軟腍, 就這樣吃已經很好味. 也可沾特製的韓國燒烤醬汁, 辣椒醬等等更加野味. 與阿根廷的烤肉比較, 阿根廷的帶著原始和粗獷, 而韓國的則比較細緻, 適合我們中國人口味.

其中一小碟是去了皮的原隻蒜頭, 韓國朋友把它放入口裏與牛肉一齊吃. 我也要試試, 嘩! 味道太勁了, 頂唔順. 侍應也說不是每個韓國人都頂得順的, 可以放在爐上烤熟, 這樣吃才OK. 還有一小碟載著芝麻葉, 把牛肉放在葉上卷著吃又是另外一種食法, 另外一種味道. 好像吃芫茜一樣.

這一試後, 又發現新大陸一樣, 到達了人生試食的新里程. 又發掘了一樣人間美食. 這個在寒冷的冰天雪地, 躲在漢城小巷的一間餐廳裏吃韓國烤肉, 飲燒酎的情景在我腦海裏烙下了不能磨滅的記憶. 從此愛上了韓國燒烤.

吃完油膩的燒肉, 又飲了很多燒酒, 整個人也慶烚烚. 這時候最好是有些冷凍的東西幫你下一下火. 韓國人沒有夏桑菊, 五花茶. 他們會吃一碗水冷麵. 灰色的麵線浸在清涼的湯裏. 可能是我不習慣冷的麵食吧! 總是覺得怪怪的.

味道怪怪的水冷麵


走訪世界-試食第十六 齊來試食在亞洲  ... 韓國篇 .. 第二節








Sunday, 25 September 2011

第十六 齊來試食在亞洲 ... 韓國篇 .. 第一節

 。 再向東亞出發............. 韓國

在  第九 A taste of the Far East 初次走訪東亞 - 簡畧篇  裏初嚐了韓國食品, 印象深刻, 對它一試難忘. 如果它是她的話, 可以用一見鍾情來形容.

在簡略篇裏我這樣寫: 韓國以前飽受日本人的壓迫, 日本投降了不久又爆發內戰, 民不聊生, 那時真是很窮. 偶爾爸爸帶他們去中華料理 (中國餐廳) 吃一碟炸醬麵已經很不錯了. 所以對炸醬麵很有感情, 他們稱自己為 "Ja_Jong_Mein Generation" "炸醬麵世代". 原來如此, 這與我之前寫的雲吞麵世代不謀而合.


在當年貧窮的年代, 穿得暖, 食得飽已謝天謝地了, 那時候的韓國人真的是走去謝天, 謝神. 隨著美軍而來的是一批一批的傳教士. 傳教士大興土木, 在韓國建了很多教堂. 為了吸引草根民衆到教堂, 傳教士用了最基本的派麵粉和派奶粉政策. 養活了很多小生命. 所以基督教很成功地傳入了韓國.

韓國朋友打趣說吸血僵屍不敢來韓國, 因為週圍都是十字架和蒜頭 (韓國人很喜歡吃蒜頭, 下文另有介紹).

。 韓國名菜之一 "Army-left-over-food" 美國大兵的餘食"

當年還有另外一個途徑可以不致挨餓的, 那就是走到美國大兵的軍營厨房後面, 等待兵大哥吃完餐後, 工人收回來的剩餘食物. 當餿水桶推到厨房後面時, 一大堆小孩子就搶來吃. 有香腸, 有肉, 有飯, 薯仔等等的混雜食物. 對這些窮苦的小朋友來說這已是人間美食了. 有剩餘的還拿回家給媽媽吃. 孩子在這環境成長, 漸漸對這種食物產生感情. 後來這種食物也上了餐廳的餐牌, 成為韓國名菜之一. 叫做 Budae Chigae  " 美國大兵的餘食" "Army left-over food"

韓國名菜之一 "Army-left-over-food" 美國大兵的餘食"

某一次去韓國公幹, 聽韓國朋友講完這鮮為外國人所知的故事, 可以想像到他們當年的苦況, 我幾乎感動到流淚. 早上在MBC電視台工作完後叫韓國朋友帶我去試試這令人感動的 "名菜". 過了幾個街口, 來到一條小巷, 我們走進其中一間小餐廳. 叫了兩碗 " 美國大兵的餘食".

喂! OK喎! 外面天氣寒冷, 吃了這碗熱呼呼的 Army-left-over-food 一陣暖流從肚裏向著全身遊走. 整個人當堂充滿能量. 感受到他們當年的感覺. 朋友說原版Army-left-over-food 是沒有這麼好食的, 這是改良版, 加了美味的 kimchi 泡菜才那麼野味.

韓國名菜之一 "石窩湯飯"


在那裏工作了幾天, 差不多每天也到那小店午餐.    朋友問: [吃公司的, 為什麼要這去那麼低檔次的小店吃飯,]     我說: [來這些地方才可吃到韓國地道的食物, 地道的味道, 和感受到普通韓國人民的生活].

韓國 "石窩湯飯"

這小店主打石窩餐. 有的石窩是麻石造的, 有些是陶瓷造的. 厨師把石窩燒熱然後注入不同種類的湯, 再跟一碗白飯. 這些湯是用豬骨或牛骨餚成的濃湯, 可以是清湯, 但是主要還是染紅了的泡菜湯. 當侍應從厨房捧出來的時候, 湯水還滾著, 咋咋聲帶著暮上來的蒸氣, 最適宜冬天吃.

這湯是辣椒醬炒香才加入高湯, 攪云後加入泡菜, 豆腐, 肉片等等. 看見紅噹噹的熱湯, 口水也流了出來. 可是那時候的心情是很復雜的, 覺得很醒神, 開胃但是同時也帶著恐懼, 那麼紅的顔色令人覺得它是很辣的食物. 在大陸的四川已領教過. 辣到整條舌頭都麻痺了.

於是很小心的試試味. 第一口主要是試到泡菜蒜頭和稍醎的酸辣味, 第二口是撥開了泡菜較深層的濃郁豬骨湯. 哈哈! 給它的顔色騙了, 原來不是很辣的. 可以放心吃了. 把那碗白飯也倒入湯中, 變成豬肉泡菜豆腐湯飯. 這豆腐不像我們香港的豆腐, 韓國豆腐很嫩滑, 吸入了泡菜酸辣味的豆腐特別好味. 最後把整碗湯飯都吃光. 望著空空的大碗, 回味這湯的餘韻.

韓國名菜之一 "泡菜"

在這篇講了很多次韓國泡菜, 究竟泡菜是什麼, 為何那麼大魔力, 吸引全世界食家趨之若驁? 由於冬季寒冷不能種植蔬菜, 韓國人用鹽來醃製蔬菜再放入甕缸裏, 以備過冬, 相傳是從中國傳入韓國的, 初期的泡菜是不辣. 只在百多年前由日本傳入紅辣椒才輾轉發展到今天辣的味道.

講到這裏又要講到韓國人與客家人的關係. 如果泡菜是由中國傳入的話, 那麼它是由客家人傳入的機會甚大, 因為它的基本製作過程和所用細口甕缸都與我們鄉下用的一樣. 只是這醃漬技術在韓國經長時間的研究與發展已抛離我們客家人的幾十條街. 青出於藍勝於藍. 


醃製泡菜用的甕缸


在韓國公幹時我曾經試過印證一下韓國人與客家人究竟有沒有關係. 與韓國朋友切磋中文字的發音, 他是不懂中國話的, 但是與一般日本人一樣懂漢字, 寫了一些單字叫他讀, 他的韓國發音與現今的北京普通話大部份都不像, 反而與客家話有很多相同的地方, 這情況與日本相似. 令人不懷疑韓國人與客家人有關係嗎?

好了, 回到韓國泡菜, 它的釀製過程雖然簡單, 但是韓國人對醃漬很考究,對時間的掌握和調味料的多少及其比例全憑厨師的個人經驗和喜好. 所以每間餐廳的泡菜味道都不同. 不單止餐廳廚師一定需要有一手屬於自己的醃泡菜技術, 連韓國主婦也認為這是一項必備的居家本領之一.

泡菜鮮紅的顔色令人覺得它是很辣的食物

吃韓國餐離不了吃泡菜, 其風味獨特, 疏菜本身鮮爽, 味道微辣帶著很重的蒜頭味, 還有半發酵的酸味. 色澤鮮紅碧亮. 不講你不知它的秘密味道其實是來自用新鮮小魚和小蝦製成的韓國魚露. 吃泡菜和吃榴槤一樣. 初初嗅到那陣味有人會說好, 但是亦有人會作嘔. 喜歡吃的人會越吃越上癮. 我太太就是一個聞到會作嘔的人. 所以全世界都可以帶他去, 唯獨是韓國就不可以!

我們通常在韓國餐廳吃的泡菜都是大白菜 ( 香港叫做黃牙白, 英國叫做 Chinese leaves)做的, 或許有時會吃到蘿蔔. 但是其實泡菜可以是用任何疏菜來做. 在韓國可以看到五花八門的泡菜. 奇怪的是, 在韓國境外的韓國餐廳吃到的泡菜完全不是那種味道. 尤其是在台灣吃的更加是變了種!


走訪世界-試食第十六 齊來試食在亞洲  ... 韓國篇 .. 第一節

Monday, 19 September 2011

第十五 齊來試食在亞洲 .... 日本篇....第五節


 。 再向東亞出發.............  日本  (完結篇)

去濱松公幹通常都是住一晚, 甚至即日來回. 子彈火車方便快捷. 個幾鐘又回到東京了. 在全程火車上大部份時間都可以看見富士山. 像幻燈片一樣每幾分鐘轉一轉不同角度的富士山畫面, 以下是 YouTube 找到的類似片段.


在YouTube  欣賞富士山

。 東京的温泉浴場

日本的傳統舊屋很多是沒有浴室的. 這現象就算先進的英國也如是. 記得初到英國格拉斯哥市的時候, 很多人都是去公衆浴室冲涼的, 就算到現在, 如果你入住倫敦市中心的舊酒店的話, 也還有房間是沒有厠所的,需要到房外用該層房間的公衆洗手間和浴室.

東京以前有很多公衆浴場, 時至今日, 在舊區裏還有很多. 有些還是天然溫泉. 我的酒店裏有個浴場. 我對自己說房間也有花洒冲涼, 為何酒店還設公衆浴場呢? 有一晚決定下去看看. 走到門口, 初時也攪不清楚那邊是男更衣屋. 站在入口幾分鐘不敢內進, 待看見有男人從左邊的走出來才走進去.  

更衣屋沒有人, 完全 No idea 應怎樣做? 不要理它了, 把衣服脫光, 行過去温泉浴池那邊. 就在這時有個女人迎面而來. 這突如其來的轉變令我當場不知所措. 這是男女混合的嗎? 需要穿泳褲的嗎? 忙把毛巾放低一點遮住重要部份, 但是又不要做得太著跡, 免得被人笑自己大鄉里.

這時候有其他男人裸著身子, 大搖大擺的從浴池走進來. 還好, 是不穿泳褲的. 那女人就像視而不見的. 繼續從我身邊走過. 原來她是做清潔的. 這浴場情景可能是日本很普通的.


東京的温泉浴場

入到浴場只見一個正在暮煙的大浴池, 旁邊有一處地方, 有多個水龍頭, 又放滿了小櫈和小木桶, 水殼等等. 有三個男人在那裏使用這些東西. 一看就知道他們是在洗白白了. 入鄉隨俗. 也坐下來開始洗澡. 那情景令我回憶起以前在鄉下洗澡, 我們也是坐在小櫈子上或一塊石頭上, 從木桶裏澆水冲涼的. 

好好的回味這種洗澡方法. 很快便由頭到腳洗乾淨了. 可以下水了. 但是見到原先在那裏洗澡的人還在那裏洗, 自己不好意思就此起身走進池中. 唯有坐下由頭到腳再洗一次. 

又洗完了, 媽的, 那幾個日本人還在那裏洗刷, 大哥, 還不乾淨嗎? 皮也刷甩了! 覺得自己已經努力過, 算了吧, 管他們怎樣想. 做個勇敢的中國人, 站起來, 慢慢的行入水池裏. .. 呀 ... 多麼温暖, 舒服死了. 這時候有個美女幫我刷背的話多好! 

那幾個日本人洗完了, 他們用了最低限度我單一次洗澡的四倍時間. 現在都浸在温泉裏. 

太舒服了, 根本不願離開. 浸了不久, 習慣性的摸摸自己的手臀, 摔下摔下, 有些 "老泥" 可以摔甩了, 尤其是腳板更多. 忽然間想起, 這不對勁呀. 這是不衛生的, 人人這樣做, 那池水還要得嗎? 啊! 難怪日本人用了那麼長時間洗刷. 現在明白了. 

這事件令我明白到日本人的公德心教育, 實在是比我們好. 曾經去過大陸浸温泉, 我們同胞都只用花洒求其洗下身便走進浴池了, 有些人更連象徵式濕身也不做. 在浴池裏才不斷摔下摔.

。 銀座的高級餐廳

非試食的開場白又寫得太長了. 鏡頭現在轉回食那方面. 今次講下銀座的高級餐廳.

東京銀座是全國金融, 商業及購物中心, 就等如香港的中環加埋尖沙咀一樣. 日本是地震帶, 所以民房及普通的建築物都是矮矮的. 但是銀座區卻高樓大廈林立. 除了純寫字樓的大廈外, 很多大廈裏都有些開滿餐廳的樓層. 越在高層的就越高級, 越貴. 

有一次與三位同事由美國洛杉機到東京,  聯同日本兩位總共六人上去銀座一間在高樓層的日本餐廳吃飯. 餐廳不是很大, 它位於高樓層, 從玻璃幕牆看出去, 可以看見東京延綿十里的美麗夜景, 漂亮極了


 從玻璃幕牆可以看見東京的美麗夜景

 那裏的 menu 是新潮高級 fusion 菜, 在日本菜中湛入了一些其他國家菜式, 例如法國鵝肝等等. 他的上菜方法不是一般, 一人一個餐的做法. 它用了我們中式酒宴一度一度菜上的格式. 但是沒有那麼嚴肅, 不是一氣呵成的一度接一度. 在那裏,  客人可以隨意的點一兩度菜讓大家分享, 吃完後再點.



各種魚生剌身


各款壽司

那晚吃了很多種食物, 例如各款壽司, 天婦羅, 三文魚, 劍魚腩, 吞拿魚, 北極貝, 海膽剌身等等, 比較特別的有香煎和牛;



 
 香煎和牛

和牛本身佈滿了雪花紋, 肥瘦參半. 當它在鐵板上煎的時候, 那些肥油一煎即熔, 瘦肉卻還在, 所以變成一坑一坑的. 它不宜煎太熟, 如果煎久一些, 肥油全熔, 整塊牛扒不見了一半, 哈哈! 即是一定要吃 medium-rare 才合經濟邏輯. 這正合我心水.

第一次吃那麼貴的牛肉, 什麼味道? 

首先市儈的算算失去了的油, 覺得 唔底, order 200克, 但是部份已熔解, 因此吃到的是遠遠低過那重量. 

好了, 說說味道, 師傅在煎的時候已肉香四溢. 食時鮮嫩多汁,感覺豐腴 ,  入口即溶, melt in the mouth, 不愧為牛肉中之極品. 其實它可以作剌身吃, 即是生吃, 我相信它會像三文魚一樣, 應該是 很好味的. 你敢吃嗎?


新鮮海膽


Complain失去了油, 其實那些油沒有浪費到, 它還留在鐵板上, 大厨打了兩隻雞蛋在鐵板上, 跟著倒了一份新鮮海膽同炒. 再倒兩碗白飯, 調味料等等撈云, 嘩!  即時變成香噴噴的 "和牛油"(instead of 豬油) 海膽炒飯讓大家分享.

又是一種新嚐試  ..........  正到痺. 我相信這是世界上最好味的炒飯 (這句像加士伯啤酒廣告嗎?)


如此吃下停下, 傾下講下, 品嚐下這種酒那種酒,輕輕鬆鬆地吃, 馬拉松式的吃. 這一餐用了整個晚上. 非常 Enjoy!

席間一位愛爾蘭同事與日本女同事初出口角繼而鬥酒, Oh, my god 怎會發生這種事, 愛爾蘭男人有名爛飲, 日本妹竟然越級挑戰, 兩人你一杯, 我一杯, 你敬我, 我敬你.  乾完一杯又一杯, 我們間中也陪乾杯. 日本話的乾杯與中國話一樣, 也是普通話發音的 "奸彼".

最後日本妹還攪到要求一路飲一路鬥講英文粗口, 她說這才夠豪放.  他們坐言起行, 真的在那麼高級的餐廳鬥起粗口來.你 Fuxk我, 我 Fxck 你個不停. 不認識會以為他們在鬧交呢? 
 

最後日本代表, 敦子小姐巾幗不讓鬚眉, 與愛爾蘭代表, 史密夫先生鬥成平手. 埋單走人, 吾不欲觀之矣! 張單成萬元港幣. 大佬, 回到公司報消時一定要話那餐是與 SONY 或 YAMAHA 之類的大公司高層吃飯才可以出到數呀!


出到門口, 愛爾蘭史密夫先生去了洗手間, 我們在門口等他, 很久很久還不見他出來. 另一位日本朋友去找他回來.愛爾蘭佬終於出來了. 大家問他有沒有事, 他說 OK. 又過了良久,日本朋友還躲在洗手間裏面. 輪到我去找他回來了.   

入到洗手間, 一幕難以致信的情景出現在眼前.我的天! 日本朋友是日本公司的老闆, 他居然甘願做清潔工, 用厠所的抹手紙將愛爾蘭佬的嘔吐物一點一點的在清理. 原來愛爾蘭佬嘔到整個厠所的地上. 然後走人. 淺野先生在為他執手尾.


我說: [氏は浅野そのファンの重量を量る物議を送信するために彼に言ったレストランマネージャに知らせるためにレッツゴー] ....   意思是(淺野先生, 我們走吧, 通知餐廳經理, 叫他派個阿嬏來攪掂它).

淺野先生說: [あまりの重さまたはそれを右に行ってかき混ぜる!] ... 意思是 (差不多攪掂了, 還是把它做完吧)

問淺野先生為何要這樣做, 我們大可以暸之大吉. 他說偷偷地走人不好意思的. 

換作全世界其他地方的人民, 尤其是我們中國人, 早就一走了之. 最多也是告訴餐館經理, say sorry, 叫他派人去清理, 跟著就 bye-bye 了. 日本人, 還是老細級人馬, 這樣做真是難得, 這反影出人家民族的公民教育做得好. 我們中國真是要向人學習學習.


最終我們愛爾蘭代表算是輸了.大家笑他令愛爾蘭國家蒙羞.


。 成田機場的魚生飯

多次去日本的旅程中, 無可避免的要在東京成田國際機場逗留等上機, 加起來是無數小時.

入閘後沒有什麼吃的地方. 只是入閘前有幾家餐廳, 都是小小的. 為了迎合不同旅客的需求, 他們都供應很多不同形式的食物. 其中一家連粥都有賣.

還有一家小店叫做 "三崎丸壽司", 專賣壽司和日本定食. 什麼是定食? 那即是 set dinner, 套餐. 包括主菜, 飯, 茶或湯放在一個盤子上.


海鮮剌身丼飯

在這網誌很像還未講過剌身是什麼東西. 它與壽司有什麼分別? 壽司是一個日本米煮成的飯, 加少少調味後做出來的小飯糰, 上面放一塊生魚片. 而剌身是指魚肉本身, 通常都會把它切成厚塊, 吃時才有份量感和口感.

我最喜歡這小餐廳裏的海鮮剌身丼飯. 一大堆剌身, 三文魚, 三文魚子, 劍魚, 吞拿魚 , 鱲魚, 海膽, 甜蛋等, 舖在一碗日本白飯上,賣相叫人驚喜.  加一碗濃濃的麵豉湯. 海鮮剌身丼飯給人的感受與吃壽司完全不同. 你可以選擇單獨吃剌身, 或夾著飯一齊吃 (這就與壽司差不多了), 但是這件 "壽司" 上的肉是厚厚的. 食時特別感到魚的肥美. 這個雜錦海鮮飯可以一次過吃齊日本各種魚生. 給日本試食之旅來一個總結. 帶著完美的心情上機回家.


走訪世界-試食第十五   齊來試食在亞洲 .... 日本篇...完



 













Wednesday, 14 September 2011

第十五 齊來試食在亞洲 .... 日本篇....第四節


 。 再向東亞出發.............  日本  (繼續)

 。 日本人的便當Bento 午餐


日本人午餐吃什麼? 日本人的午餐通常是吃便當. 時到中午, 各大小商店這時候都堆滿人群在買午餐. 一盒一盒, 以飯糰為主, 加上其他不同款式的配菜, 擺放得美侖美奐的精緻午餐飯盒叫做便當

日本人的便當Bento 午餐


入到這些小店你會被不同的便當款式吸引著, 一時間也不知要選那款. 尤其火車站內是最多賣便當的地方. 乘客如果在中午時份乘車的話, 大多是買個便當上火車吃. 與我們香港的在車廂內嚴禁飲食有天淵之別.

香港火車內嚴禁飲食, 曾經看過不少人不理警告在車內食東西, 食完後把垃圾放在坐位上或掉在地上, 真是沒有公德心, 香港人習慣了乘車不吃東西, 所以這些通常都是大陸同胞, 他們還抱怨港鐵服務差, 沒有在車廂內設置垃圾桶.......吹漲! 

。 東京以外的地方

在這日本篇裏, 我寫了很多在東京的經歷. 其實東京有時只是過境性質. 到日本公幹還要去其他地方的, 例如在日本中央 “靜岡縣濱松市, 那裏是日本的工業重地. 別以為它是工業區就是一個污煙瘴氣的地方; 它其實是一個很美麗的湖濱城市, 座落在 "濱名湖" 畔. 從東京乘 “新幹線高速火車, 即是 Bullet Train, 到濱松只需個幾鐘, 每小時幾班車, 十分方便.


東京 高速火車 Bullet Train

踏上子彈火車, 坐下不久便開車了. 永遠是那麼凖時. 火車開出不久已離開東京市, 很快便像野馬一般, 以時速二百幾三百公里在原野咆哮奔馳. 景物不斷的以同樣速度往後倒退. 

車內很平靜, 很舒適. 沿途的風景漂亮極了. 尤其是看見山頂積雪的日本富士山. 自小已聽聞名的富士山終於走入眼簾了, 如詩如畫, 好看極了.

子彈火車以時速二百幾三百公里在原野咆哮奔馳


3000多米高的富士山

從靜岡縣一側觀賞的富士山稱作 表富士是富士山的正面,一般公認是最美麗的觀賞角度。


靜岡縣的茶園

火車進入靜岡縣境內的山區, 車外面的景色又變了, 鐵路兩旁都是矮山, 山麓上長滿一行一行綠悠悠的茶樹, 茶農把這些茶樹修剪得整整齊齊, 整個山邊像一行一行籬笆一樣,在這裏還矇矇矓矓的可看見遠景的富士山,  慰為奇觀.這就是靜岡著名的日本茶葉.

濱名湖的日落

離開茶鄉後地勢漸趨平坦,火車穿過一個很大的湖泊, 這就是濱名湖了.  日落黃昏,金黃色的太陽掛在遠遠的湖邊, 滿天紅霞與迄立湖中心的大鳥居構成一幅令人陶醉的大自然景色! 

夕陽無限好, 只是近黃昏.


 擺放在火車站大堂 YAMAHA 鋼琴

過了湖後已是濱松市. 下了火車, 入到車站大堂, 毅然看見一座很美麗的鋼琴擺放在大堂中央. 濱松不愧為音樂之城. 著名的樂器生產商 Yamaha 的總部及工廠就是在濱松.  

濱松雖然是一個大城市, 但是到處都充滿小城風光. 

在二次大戰後, 駐在中國東北的軍隊退回日本. 中國餃子就是那時候跟著那些退役軍人傳入日本. 在濱松市更加落地開花

現在濱松是全國最多餃子店的地方,全城有300多間. 政府更每年也舉辦餃子祭. 即是餃子節. 全國的餃子食家也會像朝聖一樣, 來濱松試餃子, 看餃子比賽. 場面十分熱鬧. 所以它除了叫做音樂之城外還叫做餃子之城.

到酒店取了房間後便在大堂與日本朋友會合, 他帶著我們歩行去 餃子一條街吃晚飯,原來只這條街已有80間餃子店. 

最出名的是一家叫做 “強子的Kiyo” . 這店更為濱松掀起了它獨特的吃餃子風格; 在吃餃子的時候配上豆芽一齊吃. 我們中國吃餃子是沾醋, 而在濱松是沾醬汁的. 那裏的80間餃子店就是靠自己調製的獨門醬汁吸引自己顧客, 得以生存

濱松的餃子

朋友說強子餃子太出名很難訂位, 他帶我們去隔幾間鋪位的另一間叫做 "喜慕里" 的餃子店. 這些日本餃子其實是我們的鍋貼. 試試, 看味道如何? 唔……果然不錯,外皮煎得香脆, 餃子內裏肉汁鮮美. 太好味了, 其實我認為它好吃到不需要任何沾醬汁.

吃完餃子了還有什麼好吃. 朋友說下午經過的濱名湖是一個醎淡水交界的湖, 那裏感產鰻魚, 是日本境內主要產區之一. 那一定要試了.



鰻魚炭燒: 由開箱, 生劏至炭燒的過程
 

濱松鰻魚

由於全部人都吃它做主菜, 所以厨師把全部鰻魚放在一盤大飯上面. 嘩! 看見也口水流.  首先把它分到各人的碗上, 一齊開波, "刷啦喂".

已不是第一次吃鰻魚, 沒有了那種新鮮感, 而濱松鰻魚供應全國, 在東京吃的也是這些魚, 所以基本上是差不多. 不過在濱松吃本地特產, 某程度上會有心理作用, 覺得這一餐的魚特別新鮮, 魚也特別肥美, 哈哈!食到濂濂脷!

濱松的五郎七米酒

有餚又怎可以無酒. 濱松是日本魚米之鄉, 當然也有它的佳釀, 五郎七便是濱松其中一種頂級米酒.

被日本人譽為 [は贅沢な米の焼酎を] "奢侈品燒酒", 它的酒精濃度比其他米酒高出3度, 是 28 度. 色澤透明, 日本人把它形容為 [愛人タイヤ] 愛人的香唇, 百嚐不厭" ! 

聽到這美譽我的心已如鹿撞, 卜卜聲的亂跳起來. 把酒杯拿近鼻子, 有一股優雅帶甜的香味. 就只這一索, 人已然開始覺得飄飄然. 輕輕的飲進口中. 口腔壁的口水不知從那裏鑽出來襯熱鬧. 舌頭的味蕾也興奮起來, 舌尖就像真的向愛人索吻似的把沾在嘴唇邊的幾點也捲了進口內. 一滴也沒有放過. 試飲到這裏, 人很自然的蔽起眼睛享受它的餘韻. 不愧為愛人的香唇.  真的浪漫死了, 只可惜一齊飲酒的都是男人!



 走訪世界-試食第十五   齊來試食在亞洲 .... 日本篇....第四節    完

 請留意下期第五節










Sunday, 11 September 2011

第十五 齊來試食在亞洲 .... 日本篇....第三節

 。 再向東亞出發.............  日本  (繼續)

。 Greater Tokyo Map 大東京區的地鐵網絡

大東京區的地鐵網絡

在東京市內遊玩幾乎可以 forget about 地面的交通工具. 拿著 Greater Tokyo Map 大東京區的地鐵網絡地圖已經可以在東京暢行無阻. 它比倫敦的地鐵更易搭, 更方便.

我們不懂日文啊, 怎辦? 如果你是外國人, 只識英文的話, 實在是有些難度. 但是我們中國人在東京就有著數了. 日本借用了很多漢字, 如公司名稱, 地方名等等都用漢字. 所以拿起一張日本的地圖, 幾乎與拿起一張中文地圖無異. 我們可以不說一句日本話已可在東京做魔教教主 "任我行".

東京有很多著名景點, 如皇宮, 電器街等很容易就去到. 市內有一個景點叫做淺草寺. 地位與我們香港的黃太仙差不多, 一樣是有很多善信專程來這裏求簽. 

乘地鐵到淺草橋站, 一出來就是淺草寺. 寺前的中軸線中央擺了很多檔攤專賣紀念品. 近廟的前面是廣場, 廣場兩邊都有一排像告示板的東西. 那是許願坊. 善信把願望寫在紙上然後掛上 "告示板". 這就是日式的  "許願樹". 

東京淺草寺

香港有句名言: [來到城皇廟, 要求番支好簽], 淺草寺不是城皇廟, 亦不是佛寺, 它其實是一間觀音廟. 來到淺草寺觀光自然也入鄉隨俗, 求番支簽. 再到旁邊取了一張簽文. 是全中文的, 和香港的一樣.

參觀完寺廟, 沿着廟的左邊回去地鐵站. 剛離開廟的範圍有一個頗大的市場. 那裏的店鋪大多是賣乾果, 零食的. 原來魷魚乾在日本很流行, 形形式式的製成品都有. 

 。淺草的三定天婦羅

在市場逛了一圈, 出來後繼續向前行. 還有幾歩就到大馬路. 前面有間餐廳, 古色古香.

淺草的三定天婦羅餐廳

三定天婦羅餐廳內

 這間淺草的三定天婦羅餐廳, 門前標榜著該店在那位置開業了130年. 如此名店, 一定要試一試!

入到裏面, 看見很傳統的日本式餐館, 一個大廳裏, 地上坐滿客人. 又要入鄉隨俗, 把皮鞋脫了, 行到中央找個位子坐下. 與朋友都不懂日文, 不過沒有什麼大問題. 仍然是看圖識餐, 選了幾款.

這間餐廳獨孤一味, 除了不同材料炸成的天婦羅, 和天婦羅加在湯烏冬上外, 其他食物都欠奉.

真要看看這間百幾年歷史的三定天婦羅厨師的功力究竟去到那裏?

天婦羅是日本炸盤的名稱, 這個名看起來怪怪的, 聽起來更加是怪怪的.  看到這裏很興趣想知 "天婦羅" 這個名詞的由來吧. 

天婦羅並非日本的傳統食物,  西方人每逢星期五吃炸魚. 這種以海鮮和疏果沾薄粉漿炸食物的技術, 由首批西洋葡萄牙傳教士, 於日本徳川家康的幕府時代傳入, 徳川家康本人就是最喜歡吃神父炸的蕃薯. 

但是為什麼叫做 "天婦羅"? 這名詞有很多種傳說. 其中一個是當時神父教日本人炸的時候, 叫他們注意炸的火喉, 於是常常叫道 "tempora, tempora", 葡萄牙語是 "時間" Time 的意思, 叫他們留意炸的時間, 以掌握炸出來食物的質素. 日本人誤以為 "時間" 就是這種食物的名稱. 所以用漢字注音成為 "婦羅". 

 之前已寫過, 在日本一般日本人都認為他們與客家人有莫大的關係. 就這 "婦羅" 為例, 客家人叫女人做 "婦娘", 讀音是 "pu 娘", 所以"婦羅" = ten-pu-ra", 是純客家發音. 

各位讀者看到這裏一定心存懷疑, 話作者吹水, 請查看此網頁



Sorry, 越扯越遠了. 言歸正傳.  試食天婦羅怎樣了?


 大蝦天婦羅

在英國接觸很多中國餐館, 每間餐館的主菜之一都是 "古老雞波", 大大粒的雞球沾上英國的中式炸粉炸成, 最後球變成雞波, hehe, 球和波不是一樣嗎? 總之古老雞球的賣相是外表光滑的.

在三定天婦羅餐廳裏首先出場的已是重頭戲, 主角大蝦天婦羅.  天婦羅的粉漿不像中式的, 它是一種脆漿, 炸出來的賣相好像我們的芋角那種效果, 全身起絲的, 看它淺淺金黃色, 用的油一定是很乾淨的新油, 師傅把油温及炸的時間控制得恰到好處. 三定師傅真是得了葡萄牙神父 tempora/time 的真傳!

只是看已流口水了. 用筷子夾起尾部, 將大蝦天婦羅送進口中, 它有其他醬料的, 但是暫時不沾上, 以便試出它的原汁原味. 牙齒輕輕踫到天婦羅, 它如觸角的絲狀炸粉已開始斷裂, 跟著聽到索...索...的聲音. 外層的炸粉甘香鬆脆. 內裏的大蝦則鮮甜無比. 

食到第二隻大蝦天婦羅, 今次要試一試它的佐料, 看上去似溝了水的生抽, 其實它是專為天婦羅而設的醬油. 如果用普通豉油的話, 無論色和濃度都會與天婦羅格格不入. 這種 "稀釋了的生抽" 單憑它的稀釋度與淡淡的顏色已知它與天婦羅合拍. 所以它的專有名詞是天婦羅蘸醬汁或沾醬汁. 

不用任何佐料已經好味到極, 還用沾佐料嗎? 又試試, 看它是否畫蛇添足, 多此一舉?

隨便在天婦羅蘸醬汁上拖一拖, 大蝦天婦羅的 "觸角" 大部份還算完整, 蘸有醬汁的部份在那麼短時間內還沒有變淋. 第一時間送進口裏. 這天婦羅蘸醬汁畧畧減低了部份炸漿的鬆脆, 而這只小部份, 沒有帶來太大的影響. 但是它本身的奇特味道卻把大蝦天婦羅的整體味道提升了. 總之比剛才那塊多了一陣陣的尾韻 after taste....好很好味!

用自己手指沾一些天婦羅蘸醬汁, 擺入口試試它獨立的真正味道. 它雖然像稀釋了的生抽, 但是, 我知道不是那麼簡單. 在醬油味中帶有少少魚露似的湯味, 亦隱含了一點介乎米酒與醋之間的酒味.

大蝦天婦羅外還有青辣椒天婦羅, 番薯天婦羅等等. 就以炸出來的賣相, 那麼多年來也沒有遇上過像他們一絲絲的粉漿. 怎樣才能做出那效果, 對我來說到現在還是一個迷.

三定天婦羅餐廳的師傅, 我向你致敬了!

走訪世界-試食第十五   齊來試食在亞洲 .... 日本篇....第三節完

請留意第四節




Friday, 9 September 2011

第十五 齊來試食在亞洲 .... 日本篇....第二節

 。 再向東亞出發.............  日本  (繼續)


第一節寫到在新宿的地牢酒吧試飲日本清酒. 到十一點左右大家都飲到差不多了. 離開酒吧後各自歸家. 東京是一個大城市, 越中心位置的房屋越貴, 基本上在市中心上班的人都住在較遠的衛星城市, 仍屬於大東京地區, 就像香港一樣. 在大埔或上水住, 在中環上班. 總之單程交通時間在個半小時之內的生活圈.

那些東京人在十一時踏上地鐵, 大約十二點半回到家中. 一時許才睡覺.早上六點又要起床返工了.

日本的男人很可憐, 如果他們早回到家中 (晚上八, 九點) 的話, 鄰居會看不起他, 認為他在公司只是普通工人. 為免被鄰居看扁, 他們通常都工作到很夜才收工. 有時早收工的話都不敢回家. 唯有在公司附近的娛樂場所瀏連, 或到酒吧飲酒, 打發時間. 最流行的娛樂是去彈珠場玩彈珠遊戲.

。新宿的街頭大排檔

朋友踏上了回家的路後, 我獨自歩行回酒店. 經過一處街邊的大排檔, 咦 ... 東京都有港式大排檔? 賣什麼的? 見它爐火紅紅, 上面一個大水煲, 另外一個湯煲. 是賣拉麵的啊! 雖然不是很餓但是天寒地凍, 如此大排檔相當吸引, 找了一個位坐下. 麵檔老闆嘰呢咕嚕的問我吃什麼, 這時候才想起自己不懂日文, 不知怎樣回答.

其實那時候自己七成醉意, 看東西已是矇查查, 應該回酒店睡覺的. 居然還坐在東京 新宿的街頭大排檔吃消夜? 週圍望望其他客人吃什麼, 隨便的指向一位正在吃麵的, 用英文說了 I want that noodle, 講了之後才覺得多餘, 用客家話講: [崖愛介責] 也不是一樣嗎? 反正他也聽不懂.

 等了不久, 我的麵來了. 剛才是沒有看到那究竟是什麼麵的.  啊... 原來那是一碗豬骨湯底的日本叉燒拉麵.

 豬骨湯底的日本叉燒拉麵

陣陣濃郁, 奶白色的豬骨湯, 聞得舒服極了. 酒醉即時醒了三分. 日本叉燒雖然沒有我們廣東叉燒好食, 但是它有另外一番風味. 拉麵普遍也不是彈牙的, 這家大排檔的麵卻能做到很爽, 真是不錯. 看那湯底已知道他們落足了材料還有一擔心機. 可要慢慢的感受一下. 東京什麼也貴, 這街邊大排檔的一碗拉麵卻便宜得很.

那晚下過細雨, 路面黑黑的還未被雨水冲洗乾淨, 有點滑. 兩個飲到醉薰薰的日本人從行人路走過, 其中一個不小心跌倒, 另外一個也給拉倒了. 兩人即時變成滾地葫蘆. 大排檔裏的人看了哈哈大笑. 那兩人還是穿著西裝的. 兩件西裝也要不得了! 二人爬起身, 繼續向地鐵站那邊走了. 這應該是新宿司空見慣的一幕吧?

。 新宿的迴轉壽司

又一個晚上. 這晚沒有日本同事得閒陪我, 他們還在公司上班呢! 老細未走他們也不敢先走, 會被扣印象分的啊! 今次吃什麼? 新宿的街頭很多食肆, 其中最流行的是迴轉壽司店. 好, 一於食迴轉壽司.

行了兩個街口, 經過了幾間迴轉壽司店, 怎樣選擇呢? 有在二樓的, 費事行上去, 有的關了門, 密密實實的, 什麼也看不見, Next, 有些在堀頭巷裏面的, 都不好.

 新宿的迴轉壽司店

來到一間從窗橱可以看得清楚店內情形的, 客人多但還有位的, 這家 OK了.

都說了日本的餐牌文化需要零智商的, 這家迴轉壽司把 menu 放得大大張, 像 Poster 的貼在客人前面. 價錢一目了然. 叫了一樽大 麒麟啤. 真懷疑日本朋友說日本人與客家人有血緣關係的說法是真的, 客家人喜歡舞麒麟, 而日本人出產麒麟啤?

第一次食迴轉壽司, 價錢表是在前面了, 還是要研究一下他們怎樣記帳收費? 看看其他人怎樣做? 他們都把吃完的小碟叠起來. 那是走回香港幾十年前的酒樓點心方法. 伙計埋單, 然後伙計走來數一數小碟數目和分開大小再計算多少錢. 有客人走了, 果然是這樣!


又是人生的新一個第一次: 吃夀司.

那年是 1992年, 唔  ....  二十年前了.......

在此之前還以為壽司飯糰上的是牛肉之類的生肉, 對它有點抗拒. 那次才大開眼界, 原來上面琳琳種種的是生魚肉.

看看隔離的人怎樣做, 自己有樣學樣. 左邊的客人取個小碟, 挑了一匙羹芥末再倒一些豉油, 跟著用筷子把兩樣東西撈云, 成灰綠色的醬料. 在運輸帶上取了食物, 用手拿起壽司. 點些醬油然後送到咀裏. 右邊客人則挑了芥末再倒一些豉油, 之後就沒有把攪云. 醬料始終是芥末還芥末, 豉油還豉油. 點食時兩樣也點一點. 不是一樣嗎, 應該沒有分別啊?

這是我第一次試食壽司, 一定要小心求証, 弄清楚兩者的分別. 用了兩個小碟, 分別做了兩種佐料, 一碟撈云, 另一碟不撈. 拿了一碟三文魚壽司, 剛好是兩件. 首先試攪云那邊. 三文魚鮮味混雜了日本米的飯香加上醬料的芥末豉油混合味. 唔.....好食.

以前食的三文魚是煮熟的, 一浸淡水魚的泥腥味, 雖然說三文魚怎樣高級, 這泥腥已令它大打折扣. 今次生食的三文魚完全沒有那味道, 真神奇啊!  三文魚紅白相間, 紅的是瘦肉, 白的是魚的脂肪, 就是這些脂肪令生的三文魚更嫩滑, 更有口感........又一種人間美食!

第二件點些芥末又點些豉油. 高下立判了. 後者可試到豉油的香味又可試到芥末的莘辣味. 豉油更把三文魚的味道提升, 連同日本米飯, 層次分明, 到最後才磨合一起. ...正. 這時候回想之前的混合醬, 味道太濁了, 分開才是吃壽司的正確醬料.

雖然口在忙著吃, 眼睛卻忙於看着運輸帶上的食物, 一件一件像藝術品的壽司由眼前掠過, 知道自己沒可能一一品嚐, 所以要等它們運行一圈後才選擇下一碟要取什麼. 來了, 是甜蝦壽司, 蝦肉帶著鮮甜的甜, 同時也帶點糖味的甜. 與平時吃的中式大蝦味道不一樣.

八爪魚壽司, 那片八爪魚比平時見的八爪魚大了不知幾倍. 它有海鮮應有的鮮味, 爽脆, 有口感, 自此之後八爪魚壽司是我的首選之一, 但是不知怎的近年在香港等地方吃的八爪魚壽司總是不對勁, 又靭又沒有鮮味, 好像食朔膠片一樣.

 魷魚壽司,  八爪魚壽司

 魷魚壽司: 魷魚自小都是煮熟才食或食魷魚乾. 從來沒想過有人會生食魷魚. 面前飯糰上的一小片魷魚看起來, 晶瑩通透, 奶白到像牛奶做成的糕點似的. 很吸引, 好食的嗎? 真是抱著嚐試的心情去食這件藝術品. 一口咬下, 那塊魷魚發出卜的斷裂聲. 原來生魷魚是爽脆帶著清甜的味道, 與熟食和乾食的濃味折然不同.

三文魚子壽司, 用一張香脆的紫菜圍繞著飯糰, 然後在上面放一些三文魚子(三文魚的卵). 紫菜首先在口中溶化, 咬下時, 三文魚子首先是受壓而發出輕微的反彈, 最後還是敵不過牙齒壓力, 陸續的爆破, 發出卜卜的聲音. 鮮嫩的卵汁帶著一點鹹味, 好吃極了. 吃三文魚子壽司像飲香濱時的泡在口中爆破一樣, 是用心去感受的, 是一種經歷.

海膽壽司, 三文魚子壽司

海膽壽司, 和三文魚子壽司一樣, 用一張香脆的紫菜圍繞著飯糰, 然後在上面放一些新鮮的海膽.

媽媽是塔門那邊海域長大的, 所以我們自小已吃過塔門出產的海膽, 但是全都是用鹽醃鹹的, 用來蒸蛋吃, 齒唊留香. 想起也流口水.

新鮮海膽卻從來未吃過. 第一次吃新鮮的. 那是一種絶然不同的味道. 那股海水的天然鹹味帶出海膽本身的海產鮮味. 果然是一絶, 呵呵! 今天真幸運, 又發現一種人間美食.

要聲明一下, 不是人人都可接受這味道的. 我太太就是其中一個, 她說太腥了, "頂唔順"!

鰻魚壽司, 鰻魚是用炭火烤熟的. 輕輕掃上一層帶甜的醬汁. 這種食物相信是人人愛食. 試下試下不知時間的過去. 看見擺在面前的一堆碟被嚇了一跳. 為什麼吃了那麼多而不自覺. 自己感到很不好意思. 再看看週圍的客人. 還好, 原來人人都是一樣的. 這才鬆了一口氣. Sushi.... I am loving it!

。 日本牛丼飯

 吉野家 YOSHINOYA 在東京開滿大街小巷, 像香港便利店 7-11 賣廣告所說一樣, [梗有一間在你左近] 見得多了自然想試試. 有一晚與同事走進附近一家食晚飯. 看看餐牌被嚇了一跳, 以東京的生活指數居然可以那麼便宜吃到一餐飯, 大約三英鎊左右, 兩人吃飯只需六鎊便可落樓, 難以致信 それを信じることができない. 難怪每間吉野家也其門如市, 是打工階層的至愛.

吉野家 YOSHINOYA 在東京開滿大街小巷

 
日本的牛肉飯與我們香港蒸排骨飯的賣相差不多. 連客路都很相似. 打工仔, 單身一族的一日三餐都可食.

日本的牛肉飯是用類似肥牛的薄肉片煮熟後放在一大碗白飯上, 有時也會在中央掘一個洞放一隻雞蛋在上面. 與我們的窩蛋牛肉飯一樣. 

 
 吉野家 YOSHINOYA 的日本牛丼飯

為什麼它又叫做牛丼飯? (用豬肉片做的叫做豚丼飯.) 這個丼字又怎樣讀? 台灣承傳了很多日本文化, 根據台灣人的讀音, 這個丼字讀做 "咚", 是個形聲字, 就像拿塊小右投進一口井裏, 發出 "咚"的聲音. 所以這丼飯讀作 "牛咚飯". 可以聯想到這個餐的起源應該是一大碗白飯裏只中央才有一小掇牛肉?

好不好食?  吉野家開到成行成市, 一定會莨莠不齊, 有的店做得好有些則做得很差. 以我這碗首次試食的來說.... 唔惦! ..... 不過, 說話要講番轉頭, 那麼便宜可以填飽你的肚, 要求不要太高吧?

然而吉野家在日本做得很 Cheap, 去到台灣及香港卻變成高級快餐店, 連產品的味道和賣相都似乎提高了.


走訪世界-試食第十五   齊來試食在亞洲 日本篇第二節....完
 
請留意下期........第三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