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2 September 2011

第十四 南美洲 篇

有讀者留言說我這網誌寫下寫下, 寫到變了質. 已經不是試食了, 變了遊記. 如果其他Internet 網友搜索到這 " 走訪世界-試食"標題進來瀏覽的話, 見到講旅遊多於講食物會很失望.

我回看幾篇, 自己也發覺這位讀者所言一點也不錯. 老實說, 寫到現在我真的有點混淆自己是希望寫什麼樣的網誌. 其實我在 走訪世界 - 試食第一篇 已說過這次寫的是我人生之中所經歷與 "飲" 和 "食" 有關的故事. 不像那些有全盤計劃才動身去試食, 搜集資料, 用professional 專業相機拍照片等等才寫出來的網誌那麼完美.

反正這不是要讀者給錢買回來的書, 請勿太認真吧!

那些抱著純粹看飲食而來的, 而看後覺得失望的話. 很抱歉! 對不起了! 日後可能真的需要更改標題以免誤導讀者.

。 走訪南美洲 - 序言

 在貝爾法斯特工作的幾年間, 由於業務上的需要, 真是去了很多從來未想過要去的國家. 例如第十篇寫的南非 South Africa 就是一個好例子. 今次寫的南美洲更加是連做夢也想不到的意外.

事情開始於我們在美國拉斯維加斯 Las Vegas 做展覽. 那個展覽吸引了全世界的廣播業界人士來參觀. 期間有不同國籍人仕都對我們的科技有興趣. 在那展覽認識了一家巴西及另一家阿根廷等南美國家的公司. 經幾輪的電話磋商後, 時機成熟了, 於是選好日期飛過去跟他們面對面洽商.

 。南美洲第一站巴西的里約熱內盧 Rio de Janeiro

Rio  de Janeiro 里約熱內盧 我們香港人通常簡稱它為 "里約". 人人都以為它是巴西的首都, 其實首都是另外一個城市叫做Brasília 巴西利亞. 少接觸巴西的人可能從未聽過這城市吧? 還有很多關於巴西的東西是意想不到的, 例如, 它是繼 俄羅斯, 加拿大, 中國, 美國後是全世界第五大國家, 是南美洲最大, 全南美都是講西班牙語的, 唯獨是它講葡萄牙語, 因為它是前葡萄牙殖民地.

相信巴西最廣為人知的是它的森巴舞, 森巴女郎, 和 "里約" 的 "嘉年華". 他們在嘉年華期間狂歡整整一個星期時間.

森巴女郎

。 巴西人的生活態度

由倫敦經西班牙的馬德里, 直航到 里約熱內盧 Rio de Janeiro 大約 11個幾小時, 與飛香港差不多.到達里約機場後收到一些小册子, 以為是關於旅遊景點的. 原來不是, 那小册子是唱衰自己國家的, 對遊客的 "温馨題示", 叫人不要找換太多巴西錢, 又說巴西不安全, 所有財物包括貴重首飾, 甚至連戴着的手錶都要鎖在酒店夾萬內, 晚上出街預算花多少就帶多少, 遇刼時不要反抗, 把身上財物全拿出來給賊人等等. 可能全世界只有巴西這個國家才這樣 welcome 遊客! 事實上里約的治安差是人所共知, 它與南非的約翰尼斯堡不相伯仲呢!

好了, 衰完巴西了. 巴西公司的老闆在美國拉斯維加斯已認識, 他親自來機場接機. 到酒店放下行李後是中午時份. 肚餓了去那裏食飯? 巴西朋友說: [不急, 快換上泳褲.] 我當然說了一聲: [WHAT?]

兩人跳上他的汽車, 他開車向着海邊一路駛去. 轉了兩條街我們已經到了海灘. 嘩! 我的天, 那海灘望不到盡頭, 而沙灘上堆滿了人群.

望不到盡頭的海灘, 沙灘的人多如螞蟻

他沒有把車停下, 繼續沿着沙灘走了幾里路. 沙灘的盡頭到了他也完全沒有找地方泊車的意圖. 沙灘及人群消失了, 我們來到一處懸崖峭壁下. 繞過這 "大石" 後見到原來又是一個不見盡頭的海灘. 人潮仍然是多到難以致信. 

 繞過 "大石" 後又是一個不見盡頭的海灘

總共經過了四個沙灘, 到了第五個灘我們才停下來. 我問為什麼到這裏才停下. 他說: [之前的沒有位泊車啊! 這裏人比較少, 沒有那麼迫擠不是更好嗎?]...... YES.

他說那個灘之後還有很多沙灘. 最遠的還沒開發.

美麗的里約熱內盧海灘

下了車, 巴西朋友從車尾箱抽了一個 COOL BOX 出來, 行到沙灘中間, 把兩條毛巾舖在地上. 打開 COOL BOX, 原來有燒牛肉三文治和啤酒. 於是我們在沙灘上吃起午餐來. [今天是星期一你們巴西人不用上班嗎? 我們不是應該去你辦公室嗎?] 我問了一連串問題.

巴西朋友以悠閒的語調說: [我們巴西人喜歡玩, 尤其喜歡去沙灘, 游下泳, 打下沙灘球. 每天也到沙灘玩玩才舒服, 管他上班不上班!] 啊, 原來如此, 這就是巴西人的生活態度與生活方式.

在巴西的第一餐就是在沙灘上吃三文治, 飲啤酒; 那巴西牛肉三文治很像我們香港的 "鮮牛治", 是用新鮮牛肉做的, 而不是一般 SUBWAY 賣, 用鞋 shap shap燒牛片做的那種. 由於巴西是前葡萄牙殖民地, 所以它的三文治也是用葡萄牙飽做的. 如果在香港我們叫它做飽而非三文治了.

COOL BOX 裏還有不同的三文治, 火腿蕃茄生菜三文治, 另一種更特別 - 豬扒三文治, 在澳門這會叫做豬扒飽, 但它的賣相與味道又與澳門的不同. 澳門的已由葡式演變成中式了. 這巴西的豬扒三文治(飽) 的豬扒是用葡萄酒和醋醃過再煎到剛熟的, 所以很乾身, 而且是凍食. 澳門的是用淺油鑊炸熟所以感覺很油, 一定要熱食!
 巴西牛肉三文治

巴西 Brahma 啤酒

COOL BOX 裏面有多過兩個人的食物及飲料, 何解? 巴西朋友開始與週圍的人 (包括美女) say hello, 原來他還有朋友在那裏. 並介紹認識, 美女當前, 一律都要行個巴西的擁抱見面禮.

大家一齊飲啤酒, 吃三文治. 幸好二十年前的我還有多少肌肉, 不至於令中國佬 "蒙羞", 只是白了一點. 他的朋友稍作逗留又走了開去. 原來他們是不認識的. 那是巴西人的熱情, 友善, 好客而矣!



巴西海灘的浪很大, 我們出去游泳, 巨浪湧來, 整個人被推後數丈. 有時更被推倒, 吞了幾啖海水. 巴西朋友教我, 巨浪來的時候要潛進水底才不受浪的冲擊. 果然, 潛到水底, 巨浪由上面過了.

附近有不少穿比堅尼, 熱情如火的巴西女郎, 除了口中吃了很多海水外, 眼睛還吃了很多冰淇淋.

巴西海灘玩浪

沙灘上美女如雲

。  巴西的第一個晚餐

返回我的試食篇: 

很快到了晚飯時間. 如 "旅遊指南" 所說, 貴重物品都鎖進酒店的夾萬裏. 口袋裏只帶著幾十元美金. 我們找了一家露天餐廳坐下, 那張枱是位於街道傍邊的, 有一排矮樹分隔了街道與餐廳. 環境很不錯. 

Order 了餐和啤酒. 突然有一個人頭從蘺芭伸出來, 被嚇了一跳. 原來是個乞食的. 被侍應趕走了.

巴西烤肉
巴西的第一餐吃什麼? 那間餐廳主打烤肉, 這類餐廳叫做 Churrascaria; 它的木炭烤爐是露天的, 客人可以看著師傅燒烤. 他們用不銹鋼鐵枝串著不同的肉類, 然後掛在烤爐上燒. 香味一陣一陣的從那邊傳過來.
    
隨著客人點的不同肉類, 同是烤牛餐也有不同部位的肉. 侍應拿著叉滿肉的不銹鋼鐵枝一桌一桌的走過去,即時割下最外層燒熟的部份給客人,如果要求比較生的, 他們就會割下比較內層的部份. 割到沒有客人可接受, 太生了, 侍應把那串肉交回給師傅再燒烤. 烤肉是任食的, 客人可以無限添食. 此服務風格被稱為 espeto corrido rodízio, 巴西南部很受歡迎

一塊 Tri-tip 生牛肉

巴西烤肉: Tri-tip 三角肌 牛肉

我們 order 的部份叫做 Tri-tip 牛的 "三角肌". 是牛大脾與腹部連接部份, 經常拉動的三角肌, 一層層的肉間有肥油分隔著. 

這是該烤肉店的招牌菜, 侍應在我們餐碟上割下烤肉便走到其他枱去. 這些肉烤到剛好半生, 完全達到我的標準. 外層焦香而內層仍然肉汁飽滿,入口便感覺到一股原始風味. 可是, 這三角肌始終不是牛的最好部份, 也不屬於牛扒類, 由於三角肌每天拉動, 有些肉是 OK 的, 但是有些肉就既粗糙又帶點靭. 巴西人說這肉最好食, 最有牛味, 和最有牛肉口感. 這可能是民俗文化的差異吧?

總括來說這巴西串燒烤肉本身的原汁原味, 及那餐廳所營造出來的氣氛很是不錯. 從試食的角度來說, 又上了一課. 

。暢遊巴西里約熱內盧

這篇一開始已講出這網誌開始有點混淆, 究竟是試食還是遊記. 但是去到里約, 看見它那麼迷人的景色又不吐不快. 忍不住又寫起那裏的風景來. 親愛的 "試食" 讀者們, Sorry! 

巴西里約熱內盧的美麗景色在電影的大銀幕上出現了無數次. 拍得最漂亮是由羅渣摩亞演的占士邦電影 Moon Raker 中的巴西一幕.

里約的地形很特別, 由大石造成的山峰從地上無端端的隆起, 有點像桂林, 因而造成無數的海灣及沙灘, 水清沙幼.

市政府為了讓遊客能一覽里約全市景色, 多年前, 應該凖確點說, 於 1912 年已建了纜車從海灣吊上其中一座山峯. 以香港作比譽, 等如由維港天星碼頭坐大型吊車上去太平山頂一樣. 香港在巴西的一百年後才建有昂平纜車, 你說香港政府何其落後?
 
里約熱內盧的登山纜車

。 全世界最大的耶穌像

 全世界最大的耶穌像是在里約市郊的一座名叫駝背山的岩石山峰上, 為世界七大奇蹟之一.

我們走路上去已經不容易, 想不到有人可以在山頂建築起一座如此巨大的石像. 這耶穌基督像通常被稱為耶穌十字像, 它身高38米,寬28米,重量超过兩百噸; 是1931為紀念巴西獨立而建的. 上到山頂看見此像, 真是宏偉, 令人感到無比震撼. 在上面可以俯瞰里約全市的迷人景色.


世界七大奇蹟之一的里約熱內盧的耶穌基督像 Trem do Corcovado

從耶穌石像俯瞰里約熱內盧

 。 巴西的傳統菜色

到了第二晚, 我們去了一間食巴西傳統菜色的餐廳. 巴西的的傳統食物主要是從葡萄牙煮食文化演變出來, 同時亦受到大量非洲奴隸的影響而自己一格. 我們點了兩味不同的傳統菜:

Vatapa:  蝦,椰汁,細磨花生和棕櫚油搗碎奶油糊, 配白米飯吃. 椰香撲鼻, 有如香濃但沒有咖喱味的椰汁 "咖喱".

 Vatapa 沒有咖喱味的椰汁 "咖喱"
Feijoada: 是牛肉,豆類豬肉,這是一個典型的葡萄牙,也是典型的巴西菜. 配白米飯和黃色的樹薯粉. 什麼味道? 主要味道是醎紅豆加雜肉, 香腸等. 無論賣相和味道都不是我 "那杯茶" not my cupa tea..

Feijoada: 是牛肉,豆類豬肉

Feijoada 配白米飯和黃色的樹薯粉


里約熱內盧 Rio de Janeiro Carnival 嘉年華是在復活節之前, 二月到三月舉行, 那次去不著時, 無緣一見那森巴遊行的大場面.


。 阿根廷首都布宜諾斯艾利斯

在巴西停留了兩天便離開, 下一站是南美洲阿根廷首都布宜諾斯艾利斯 Buenos  Aires. 這個城市的市容比里約好很多, 感覺上比巴西安全.

不講你不知阿根廷是西班牙話的 "銀" 的意思. 以前是西班牙殖民地, 是講西班牙語的國家. 西班牙人來這裏採銀鑛的.

 Buenos  Aires  西班牙語的意思是 "美麗的空氣", 所以 "布宜諾斯艾利斯" 是 "美麗空氣之城". 

 布宜諾斯艾利斯的市中心廣場

布宜諾斯艾利斯的市的中軸線大街

到了阿根廷就如回到歐洲的西班牙一樣, 有那份親切感.  你說它是 "巴塞隆拿" 也有人信. 

。 阿根廷的食肉文化

阿根廷是著名食肉國家, 每年人均食肉是全世界第一. 記得當年英國未與阿根廷為福克蘭群島開戰前夕, 首相戴卓爾夫人還在國會對議員開玩笑說捨不得阿根廷的牛扒. 

所以布宜諾斯艾利斯很多烤肉店, 普通的燒烤店用一般的炭烤爐, 肉塊放在上面的鐵架燒. 



市內還有很多阿根廷獨特傳統的 Parrilla "帕里拉" 燒烤餐廳, 是把大塊的牛肉, 甚至是全羊, 或全豬串起, 插在柴火爐旁焙熟的. 走在布宜諾斯艾利斯大街上每隔幾間鋪位就有一間帕里拉燒烤餐廳. 他們把烤爐建在餐廳前端的大玻璃窗內, 像服裝店的櫉窗裝飾一樣作招萊.

阿根廷帕里拉式燒肉


另外一間阿根廷帕里拉燒肉餐廳的櫉窗

它的餐叫做 Asado, 傳統上這是阿根廷人在大日子裏集體吃的燒烤食物. 每人也分享到一些牛肉, 肉, 羊肉, 香腸, 血腸,雞肉等等. 

 阿根廷帕里拉燒肉餐廳裏的 Asado 大餐

這種烤肉方式比巴西的更粗獷, 而店裏的開放式大型燒爐更是極具觀賞價值. 由於是用柴火燒而不是炭燒, 它吸納了很濃的火煙, 更加帶出肉的原始風味. 阿根廷烤肉配阿根廷紅酒是一流的享受.

 阿根廷的 MALBEC 紅酒

食這麼 "熱氣" 的食物一定要飲清涼的阿根廷 Quilmes 啤酒. 前幾天在 TESCO shopping 無意中發現原來它也有賣阿根廷 Quilmes 啤酒.

阿根廷 Quilmes 啤酒

阿根廷逗留了幾天, 每天也吃烤肉, 由覺得新奇.....好味.......至到怕怕!



  走訪世界-試食第十四    南美洲 篇 ..............................完

延續篇

。 阿根廷遇劫記:  

阿根廷事實是比巴西安全, 但是它也像歐洲其他大城市一樣, 很多小偷. 在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的第二天, 吃完早餐後行出酒店, 約好了阿根廷朋友在早上 9 時正在酒店門口等. 9:05 他還沒有到, 無意中把公事包放在左腳邊, 繼續看着迎面而來的汽車, 留意他有沒有到, 就在那時候有一個阿根廷人在我右邊前方問我一些東西, 不知是問路還是什麼, 我向他示意我不懂西班牙語, 不知他說什麼. 然後他走了. 

很快我發覺公事包不見了. 當時我腦裏空白, 不能肯定公事包是被偷了還是自己失魂, 根本沒有帶出來. 環顧週圍人流不多, 看不見有人提著我的包, 也沒有人奔跑, 照計那麼短時間沒可能有人可以偷了, 並跑到無影無蹤. 我的心很亂, 此時腦裏更加一片空白.

開始懷疑自己沒有拿出來, 第一時間想起, 可能是在吃早餐的地方留下了. 立即跑到那張枱, 空空的, 什麼也沒有, 再問問侍應有沒有拾到一個公事包, 沒有. 這時候已心知肚明發生什麼事. 人總是抱著一點僥倖心理的, 希望是自己完全沒有帶公事包出門. 再回到酒店房間,  結果當然是很失望. 終於肯面對自己被小偷偷了東西的事實.

再回到酒店門口, 兩三分鐘後阿根廷朋友到了. 告訴他公事包被偷了, 兩人在附近橫街找找, 看看小偷有沒有把包內值錢的拿走而在街角掉下空包和其他文件, 機票等等對他們沒價值的東西. 最終什麼也沒找到.

阿根廷朋友帶我到附警署報案. 在警署內有另一名遊客在報案, 她錢包也在街上被偷了. 原來在阿根廷要給十元美金報案費. 銀包已被盗, 那裏還有十元給報案. 也不知是阿根廷政府的法例, 還是警察在貪污?

去英國大使館報失, 很快得到他們的幫助, 領取了一本新英國護照. 航空公司又補發了機票. 公幹完畢後回英國去. 機場 check in OK, 過關出境了, 想不到這裏還給我難題. 

[先生你護照上沒有入境記錄.] 當然是沒有啦, 是一本全新護照. [那麼對不起了, 你沒有入境自然你不能出境.] 氣死我了! 一片無奈!

[長官, 那怎辦?] [有辦法的, 你重新入境然後就可以出境.] [OK, 多謝, 長官請帶路. ]

被帶到下一層 Arrival, 入了一間小辦公室見入境處另一位長官. 他說: [給你蓋一個入境印要罰 40 元美金!] 

這是什麼國家? 肉隨鉆板上, 還可以不給嗎? 於是又給了 40元才可離開阿根廷......  奈何!

這又是阿根廷政府的法例, 還是官員在貪污


第十四    南美洲 篇 ..............  完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